天福庵镇
在今江苏昆山市东南天福庵。清光绪《昆新两县续修合志》卷8昆山县:天覆庵“介于徐公浦、瓦铺之间。国朝初,居民寥落,雍正年间始成市”。民国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昆山县:“菉家浜与安亭、天福庵俱为京沪铁路所经,交通既便,商业因盛。”
在今江苏昆山市东南天福庵。清光绪《昆新两县续修合志》卷8昆山县:天覆庵“介于徐公浦、瓦铺之间。国朝初,居民寥落,雍正年间始成市”。民国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昆山县:“菉家浜与安亭、天福庵俱为京沪铁路所经,交通既便,商业因盛。”
即今吉林东南部之长白山。《魏书·勿吉国传》: 勿吉国 “国南有徒太山,魏言 ‘太白’,有虎豹罴狼害人,人不得山上溲汙,行径山者,皆以物盛”。《新唐书·黑水靺鞨传》: “其著者曰粟末部,居最南,抵太白山
①北周武帝初置,为南都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万县市西南武陵镇。建德四年 (575) 改为武宁县。②唐武德元年 (618) 置,属齐州。治所在今山东禹城市西南伦镇。光绪 《山东通志》 卷34:“在源河之阳,
明洪武元年(1368)改元邵汀万户府置,属福建行都司。治所在今福建邵武市西南。清顺治十八年(1661)废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改元邵武万户府置,治今福建省邵武市东南。属福建行都司。清顺治十八年(1
①在今湖北枣阳市东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88枣阳军: 资山 “其上深邃阔远,居于其间者可以耕种。修竹大木,环山之民皆资焉,故以为名”。②又名独秀山。在今四川资阳市西南三里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63资州: 资
清末分蒙古尔津土司置,为玉树等二十五族之一。驻牧地在今青海称多县东珍秦乡(竹节寺)一带。
即今江苏常熟市北谢桥镇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 常熟县图: 北有谢家桥。民国 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: 常熟县北有 “谢家桥镇”。
一名浮山。即今山西平定县东南三十五里东浮山。《清一统志·平定州》: 浮化山 “《州志》 称东浮化山”。
在今福建浦城县南门外南浦溪上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7建宁府浦城县: 南浦桥 “在县城南。旧名县南桥,宋隆兴初建。一名上官桥,盖是时权县事者为上官端仪也。后废置不一,洪武九年,叠石为址,架木为梁,上覆以亭
齐昂、洮昂二铁路的合称。
即今四川马尔康县梭磨河,为大金川支流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保宁都护府: “天宝八载以剑南之索磨川置,领牂柯、吐蕃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