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太姥山

太姥山

即今福建霞浦县西北太姥山。南宋《淳熙三山志》卷35长溪县:太姥山“旧名才山。《力牧录》云,容成先生尝栖之,今中峰下有石井、石鼎、石臼存。王烈《蟠桃记》:尧时有老母以蓝练为业,家于路旁,往来者不吝给之。有道士尝就术浆母饮以醪,道士奇之,乃授以九转丹砂之法,服之,七月七日乘九色龙而仙,因相传呼为大母。山下有龙墩,今乌桕叶落溪中,色皆秀碧,俗云仙母归,即取水以染其色。汉武帝命东方朔授天下名山,文乃改母为姥。山凡有三十六奇”。


(1)原名太母山,又名才山。《舆地纪胜》:“尧时有老母,以蓝染为业,后得九转丹砂法,乘九色龙而仙。汉武时名曰太姥山。”在福建省东北部沿海,蜿蜒于福鼎、柘荣、福安三市县境。北接雁荡山,南抵三沙湾,由覆鼎峰、目海尖、叠石山等组成,长约50千米。东北—西南走向,与海岸平行。为断块山。岩石以凝灰岩、流纹岩和花岗岩为主。平均海拔 500~700米,柘荣县城东的东山顶海拔 1479 米,为最高峰。主峰覆鼎峰(在福鼎市南),海拔917米。风景奇秀,以“峰、石、洞、雾”四绝称雄,为太姥山风景名胜区的核心部分。盛产杜鹃和竹,有鹰头龟、四脚鱼等珍稀动物。(2) 即“太武山”。

太姥山风光


猜你喜欢

  • 永思陵

    南宋高宗陵墓。在今浙江绍兴县东三十六里宝山南麓。

  • 落蒙部

    宋大理国置,属善阐府。治所在撒吕城(今云南路南彝族自治县)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路南州: “夷名路甸,有城曰撒吕,黑爨蛮之裔落蒙所筑,子孙世居之,因名落蒙部。” 元至元十三年 (1276)改置宜良州。大

  • 万阳山

    又作万洋山。古名石含山。在今江西、湖南两省边境,属罗霄山脉中段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酃县“云秋山”条下:“又万阳山,在县西南八十里,周三百里。上多古木怪石。”

  • 密云 (雲) 县

    ①北魏皇始二年 (397) 置,属密云郡。治所在今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大阁镇东北。以密云山为名。东魏寄治于幽州北界 (即今北京市密云县治)。北齐属安州。隋属安乐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) 于县置檀州。天宝

  • 阳邑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太原郡。治所在今山西太谷县东北二十里阳邑乡。北魏太平真君九年(448)废,景明二年(501)复置阳邑县。北周建德四年(575)移治白塔村,即今太谷县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为太谷县。②隋

  • 石柱寨

    在今浙江泰顺县东北石柱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泰顺县:石柱寨在“县北五十里。其地有石柱峰,壁立万仞,上与云齐”。

  • 葛峪堡

    明宣德五年 (1430) 筑,在今河北宣化县东北三十五里葛峪堡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8万全都司: 葛峪堡,“四山壁立,路径崎岖,中路参将驻此。分边东起赤城,西尽张家口,沿长一百三十 一里。辖龙门卫一、

  • 李村镇

    即今河北黄骅市西北李村乡。清设李村巡司。民国初设县佐于此。(1)在河北省鹿泉市北部。面积65平方千米。人口3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李村,人口 3930。原名里村,后改今名。1953年设镇,1958年改公

  • 照城山

    在今甘肃通渭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9巩昌府通渭县: 照城山 “在县城北。渭水土城西南二里有发云山,其高俯瞰城中”。

  • 齐兴郡

    ①南朝梁置,属北江州。治所在西平县(今湖北黄陂县北)。北齐废。②南齐永明三年(485)置,属郢州。治所在绥怀县(今湖北黄州市北)。北周废。③南齐永明七年(489)置,属梁州。治所在郧乡县(今湖北郧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