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太平山

太平山

①在今河北迁西县东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迁安县:“太平山在县西北六十里。有太平营,南北两山,云营二里许,滦河回绕,凭高可眺。”

②在今黑龙江省五常市东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8:太平山在“厅城东一百里,距吉林城东北二百七十八里”。

③在今安徽怀宁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安庆府怀宁县:太平山“在府西八十里。其山委蛇深秀。又西二十里曰大雄山”。

④在今浙江余姚市南。《寰宇记》卷96越州余姚县:太平山“在县东南七十八里,接连天台,即谢敷隐居之所”。姚江发源于此。

⑤在今浙江绍兴县东南七十八里。《晋书·谢敷传》:敷“性澄靖寡欲,入太平山十余年”。即此。

⑥在今福建建阳市西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7建阳县:太平山“峰峦秀伟,峭拔千仞, 为县主山。有寒泉林,朱子葬母于此,筑舍墓旁,曰寒泉精舍”。

⑦在今福建莆田市西。《明一统志》卷77兴化府:太平山“在府城西。其山自福之永福延袤而来,峰峦峻拔,为莆田主山”。

⑧在今江西武宁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南昌府一》:太平山“在武宁县西北八十里,烟港水出此”。

⑨在今河南偃师市东南五十里。唐建恭陵、和陵于此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河南府缑氏县:“有恭陵,有和陵在太平山,本懊来山, 天祐元年更名。”

⑩在今湖北武穴市东。《清一统志·黄州府一》:太平山“晋僧惠远卓锡于此”。

(11)在今贵州黎平县南八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黎平府》:太平山,“《旧志》:夜中恒见有光如灯”。

(12)在今云南昆明市西南太华山旁。《清一统志·云南府一》:太华山“在昆明县西南。环拥苍秀。其麓为太平山,其左为华亭山,皆称名胜”。

(13)在今甘肃礼县西八十里。清光绪《礼县新志》卷1:太平山“壁立千仞,路崎岖,左右两峰拱立,中有门,天然堡寨,嘉庆时,避教匪之乱,故名。同治军兴,两峰前又立一门,更险要,三峰上各有庙”。


又称扯旗山。在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岛西北部。为香港岛上的最高山峰,海拔554米。传说当年海盗张保仔占据香港时,曾驻兵西营盘,并在山上设有瞭望台,发现海上情况,即扯动旗号通知山下营寨的同伙,因而得名扯旗山。站在山顶可俯视山下的维多利亚城与维多利亚港。建有山顶公园,北麓建有薄扶林郊野公园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衙前市

    即今浙江萧山市东衙前镇。明万历 《萧山县志》 卷2: 治东三十里有衙前堰。民国 《萧山县志》 作衙前市。

  • 公惠桥

    在今四川南溪县西。清嘉庆《南溪县志》卷2:公惠桥“在县西四十里。西达府郡孔道也。昔年设候馆于此。今废”。

  • 东辽河

    亦名赫尔苏河。即古之南苏水,为辽河东源。源出吉林东辽县萨哈岭,曲折西南流入辽宁省,于昌图县西古榆树附近与西辽河汇合为辽河”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昌图府辽源州:“西辽河即西喇木伦河……东辽河自怀德入,

  • 老城

    即佛阿拉城。在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南。为后金早期的都城。《清一统志·兴京》:老城“在城南八里,……太祖高皇帝丁亥年筑此城,癸卯年自此迁都兴京”。(1)集镇名。在云南省元谋县南部,北傍元马河。老城乡人

  • 张泗冲镇

    在今江苏泗阳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淮安府二》:张泗冲镇“在桃源县东十里”。

  • 玉莲池

    在今陕西宜川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宜川县:玉莲池,“《志》云,池广数千顷, 为一方之胜。今湮”。

  • 竹车门

    五代吴越国杭州城东门。南宋改候潮门。故址在今浙江杭州市江干区候潮路与候潮路直街相接处附近。

  • 青萝斋

    在今河南济源市西王屋山下。即唐岑参别业。岑参 《南池夜宿思王屋青萝旧斋》 诗: “早年家王屋,五别青萝春。”在今河南省济源市西王屋山下。为唐诗人岑参的别业。岑参诗云:“早年家王屋,五别青萝春。”即此。

  • 金山郡

    ①十六国北凉置,治所在今甘肃民乐县境。《十六国春秋辑补》 卷95: 沮渠蒙逊永安十年(410),“以从弟成都为金山太守”。北魏废。②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绵州置,治所在巴西县(今四川绵阳市东涪江东

  • 双桥关

    明置,属盐井卫。在今四川盐源县东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盐井卫:“东有双桥关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74盐井卫:双桥关在“卫东八十里,亦曰双桥堡,又东十里为杭州堡, 又五里为平川驿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