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池县
蒙古宪宗六年(1256)置太池千户,元至元十三年(1276)改太池县,属宜良州。治所即今云南宜良县西北二十四里汤池镇。二十一年(1284)后废入宜良县。
蒙古宪宗六年(1256)置太池千户,元至元十三年(1276)改太池县,属宜良州。治所即今云南宜良县西北二十四里汤池镇。二十一年(1284)后废入宜良县。
①西晋永嘉五年 (311) 因避东海王越世子毗讳,改毗陵县置,属毗陵郡。治所即今江苏常州市。隋开皇九年 (589) 为常州治,大业初为毗陵郡治。唐复为常州治。明初并入武进县。②东魏改睢陵县置,为临潼郡
在今上海市金山县金山卫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松江府华亭县: 高家嘴 “在府东百余里翁家港口。此港险要,嘉靖三十四年,青 (村)、南 (汇) 二所各募兵守此。三十九年始罢。今属青村所。《海防考》:
即今江西龙南县北龙头滩。《清一统志·赣州府一》:龙头滩“在龙南县北三十里。三江水所经,即古百丈龙滩也。滩高水急,乱石离立,且两崖峭壁,中有龙湫,凡舟行至此,必移所载于岸,空舟方济。明万历四年,知县王继
北宋元符二年(1099)筑,属秦凤路。在今甘肃靖远县西南。金大定二十三年(1183),会州城陷于西夏,侨治于此,名新会州。北宋元符二年(1099年)置,在今甘肃省靖远县西南。金为新会州治。
在今海南澄迈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5澄迈县:“石鼓岭在县(治今老城镇)南七十里。岭上有二石,扣之若钟鼓然,声闻里许。”
在今四川德阳市东北鹿头山。《新唐书·宪宗纪》: 元和元年 (806),“高崇文及刘辟战于鹿头栅,败之”。即此。
①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始安县置,属渠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广安县东北一百二十里肖溪镇。大业元年 (605) 徙治其南十二里王家坪。三年 (607) 属宕渠郡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复改为始安县。②
即今老挝。《元史·顺帝本纪》:至元四年(1267)八月,“云南老告土官八那遣侄那赛赍象、马来朝,为立老告军民总管府”。
清光绪十八年(1892)改上思州置,属广西省。治所即今广西上思县。辖境相当今广西上思县及宁明县部分地。1913年改为上思县。清光绪十八年(1892年)改上思州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思县。直隶广西行省
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。《晋书·苻坚载记上》: “坚至铜壁,(张)平尽众拒战,为(邓) 羌所败。” 《资治通鉴》 晋升平二年 (358) 胡三省注:“河、汾之间有铜川,其民遇乱,筑铜壁以自守,因曰铜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