姑末
一作姑蔑。春秋越地,在今浙江龙游县北。《越绝书》 卷8: “姑末,今大末。” 《左传》: 哀公十三年 (前482),“弥庸见姑蔑之旗”。《吴越春秋》:勾践之地 “南至姑末”。
一作姑蔑。春秋越地,在今浙江龙游县北。《越绝书》 卷8: “姑末,今大末。” 《左传》: 哀公十三年 (前482),“弥庸见姑蔑之旗”。《吴越春秋》:勾践之地 “南至姑末”。
即今福建连江县东北二十里东岱镇。当连江入海之口。旧有城,清康熙八年(1669)修,移北茭巡司驻此。在福建省连江县东北部、鳌江口南侧。面积24平方千米。人口 3.7 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东岱,人口 1810
在今江西萍乡市东二十三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28袁州:毛仙山,“《方舆记》云:昔人行过此山,逢一人遍体有毛,言词聪智,异于凡人,故名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:毛仙山“宋时置毛山驿于山下,为往来通道”。
在今湖北黄州市内。南宋陆游《入蜀记》:“又有四望亭,正与雪堂相直,在高阜上,览观江上,为一郡之最。”
①唐如意元年 (692) 置,属幽州。治所即今河北永清县。景云元年 (710) 改名会昌县。②唐长寿二年 (693) 改唐隆县置,属益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崇州市东南三十里江源镇。神龙元年(705) 复改为
一作碻磝津。在今山东茌平县西南古黄河上。南岸为敲嚣城。南北朝时代为军事要地。东晋太元中谢玄、义熙中刘裕、南朝宋元嘉北伐皆曾驻军镇守。《元和志》 卷10卢县: “碻磝津在县北 一里。后魏于此置关,名济州
一作七股尖。在今安徽绩溪县东三十里,南接歙县界。明弘治《徽州府志》:一山并列七峰,峭拔可爱,中一峰崇耸如阖门之状,常有云雾缭绕。
即今内蒙古准格尔旗境之纳林川、黄甫川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河水又右,得湳水口。水出西河郡美稷县,东南流……其水俗亦谓之为遄波水,东南流入长城东。碱水出长城西碱谷,南入湳水。……湳水又东径西河富昌县故
①在今江西武宁县东北七十里,枕鲁溪上。有石佛洞,传为刘真人修道处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26隆兴府: 鲁溪洞 “幽邃嵌空,有楼台宫阙之状。峭壁环奇,龛像交列,有真仙古佛之容仪,虽绝世工巧追琢不能及”。②在今
在今宁夏中卫县西四十里黄河北岸。古名沙陀。元代称沙山。清乾隆间改名沙坡头。为腾格里沙漠在西北风作用下形成的连绵不断的移动沙山。现为自治区沙坡头风景名胜区。1956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沙坡头科
即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西南弥市镇。清光绪 《荆州府志》 卷4 《乡镇》: “弥陀寺市,在 (江陵) 县西南虎渡汛,距县七十里。江南里中最盛之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