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子午谷

子午谷

在今陕西长安县南,北口有子午镇。为关中南通汉中之要道。《汉书·王莽传》:元始五年(5)秋,“莽以皇后有子孙瑞,通子午道。子午道从杜陵直绝南山,径汉中”。颜师古注:“子,北方也。午,南方也。言通南北道相当,故谓之子午耳。今京城直南山有谷通梁、汉道者,名子午谷。”三国时,为魏、蜀交争的重要通道。南朝梁另开新路,略向西移, 自今西安市西南至宁陕县。唐天宝间,剑南涪州贡献生荔枝,即由此道以达长安。宋敏求《长安志》卷12:“子午谷长六百六十里,北口曰子,在府南百里;南口曰午,在汉中府洋县东一百六十里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洛阳山

    ①在今湖南邵阳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1宝庆府邵阳县: “洛阳山在府东北五里。澬、邵二水合流其下。有石室,深邃莫测,以汉洛阳侯重得名。”②在今云南安宁市东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4安宁州: 洛阳山

  • 旧孙耿镇

    金置,属济阳县。即今山东济阳县西南四十里孙耿镇。

  • 黄连坡关

    在今云南梁河县东南三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 119南甸安抚司: 黄连坡关,“ 《志》云: 自腾越西南行二百里,逾黄连关,即至干崖境”。

  • 五峰石宝长官司

    元至正初置,治所在今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。明洪武十四年(1381)废。永乐五年(1407)复置,属容美宣抚司。清雍正十三年(1735)改置长乐县。明洪武七年(1374年)置,治今湖北省五峰县。十四年废

  • 派潭墟

    即今广东增城市西北六十里派潭镇。清有千总驻防。

  • 连山

    ①在今湖南武冈县南十二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武冈州“宝方山”条下:连山“峰峦连接,其上高平。昔人避兵处”。②在今广西大新县东北龙门镇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0万承州:连山“在州北”。③在今云南姚安县东南

  • 秦县

    东晋侨置,为秦郡治。治所在今江苏六合县西北。南齐属齐郡。后废。

  • 无棣县

    隋开皇六年(586)置,属棣州。治所在今山东庆云县北庆云旧治东五里。大业初属渤海郡。唐贞观元年(627)废入阳信县。八年(634)复置,属棣州。北宋治平中徙治保顺军城(今山东无棣县西北二十里)。元初改

  • 小滩镇

    即今河北大名县东北三十五里金滩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6大名府元城县:小滩镇在“府东北三十五里卫河滨。自元以来,为转输要道,又东北三十里而达山东冠县。今河南漕运以此为转兑之所。有小滩巡司。嘉靖三十七年又设

  • 二堡

    又名阿斯塔纳。即今新疆哈密市西二堡乡。清乾隆《西域图志》卷9哈密:阿斯塔纳“亦名二堡”。《新疆图志》卷80哈密厅:二堡,“回语呼阿斯塔纳。注:言先贤墓地也。缠民三十余户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