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朝梁大通六年(532)置,属木门郡。治所在今四川旺苍县东普济镇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入伏强县。
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治所在今广西来宾县东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寻更名归德曰脩德。
北宋置,属宜兴县。即今江苏宜兴市南五十里湖㳇镇。 后讹为湖㳇。 《方舆纪要》 作“湖没”; 《清一统志》 作 “湖汊”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在今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东头旧宛平城。明崇祯十年 (1637) 于卢沟桥东侧筑城,名拱北,特设参将控制。清改名拱极城,设西路捕盗同知及巡司、游击驻守。1928年宛平县治迁此。
东汉建武二十六年(50)置,属武陵郡。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市西南。延平元年(106)移治今湖南桃源县东。《水经·沅水注》:“县在沅水之阴,因以沅南为名。”隋并入武陵县。古县名。东汉建武二十六年(50年)置
又作锡尔特台。清雍正十年(1732)置,在今黑龙江省甘南县东南音河西岸。清西清《黑龙江外记》卷2:齐齐哈尔西北至呼伦贝尔驿站有“西勒图”。
即今海南省儋州市西北新英镇。清宣统《广东舆地全图》 儋州图: 西有新英市。
①亦名顺江场。即今四川江津市东北顺江镇。南齐江州县、西魏江阳县治此。以地处綦江入长江口而名。②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八十里江口镇。明崇祯十年(1637),李自成义军经此攻剑州。清嘉庆五年(1800),白莲教
五代方镇。吴越置,治所在苏州(今江苏苏州市)。北宋初废。五代梁贞明初吴越置。治苏州(今江苏苏州市)。北宋开宝八年(975年)改为平江军。
在今山东汶上县治堂上。《清一统志·兖州府二》:“《县志》: 自汉唐以来, 中有池,以石为之, 外方内圆,刻鲤鱼四, 环注以水,上不在水面,下不在底, 以示为政者中行之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