季阳则城
一名江孜。即今西藏江孜县。《清一统志·西藏》 藏地诸城: 季阳则城 “在日喀则城东南一百二十里”。
一名江孜。即今西藏江孜县。《清一统志·西藏》 藏地诸城: 季阳则城 “在日喀则城东南一百二十里”。
即今福建建瓯市西北叶坊。元置站。明初改为驿。清乾隆十五年(1750)置巡司于此。即今福建省建瓯市西北叶坊。为水陆交通要冲,自崇安、浦城沿溪而下者皆会于此。元置站。明初改为驿。清乾隆十五年(1750年)
在今江苏铜山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徐州: “境山沟在州东北二十里。源出州东北五十里之马跑泉,西南至境山镇,又南入于漕河。”
①又名龙池河、五里河。在今天津市蓟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3蓟州。阳河在“州西五里。亦名五里河,以去城五里而名。源出城西鹅毛台,台亦名纸坊山,下流入于沽水。水性暖,遇寒不冰,故曰阳河”。②又名洋河、东阳
明永乐三年 (1405) 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治所在今吉林抚松县西南至临江市一带。后废。
在今山东惠民县南五十里。即古聂家口。以聂索河而得名。古镇名。在今山东省惠民县南。宋时河决聂家口,即在其地。
在今浙江萧山市东二十里螺山乡驻地新林周村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萧山县: 新林寨 “在县东二十里。宋置,与西兴、龛山、渔浦共为四寨,设兵戍守。今俱废”。
①在今山西清徐县东南二十里鹅池村。《元和志》 卷13清源县 “鹅城” 条引 《晋阳春秋》: “永嘉元年,洛阳步广里地陷,有二鹅,色黄苍者飞冲天,白者不能飞。……刘曜以为己瑞,筑此城以应之。”②即今广西
又名杜松。即今江苏太仓市东北三十五里涂松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太仓州: 涂松镇 “镇有涂松冈,因名。《志》 云: 镇西达沙头,东连龙市,东北为横泾及甘草泾。东南为七鸦浦及茜泾,盖水陆交会处也。自唐以来
1917年以陇川宣抚司地置,属云南腾越道。治所在今云南陇川县东北四十九里杉木龙。1929年直属云南省。1932年改陇川设治局。1913年以陇川宣抚司置(县级)。夏秋驻杉木笼(今云南陇川县东北),春冬驻
①在今浙江浦江县东二十四里。康熙《金华府志》 卷4: “元至正三年,宋濂筑青萝山房,自金华徙家于此,所著有 《青萝山杂言》。” 即此。②一名大青山。在今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南二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