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安溪镇

安溪镇

即今浙江余杭市西五十六里安溪乡。宋《咸淳临安志》卷36:“安溪在钱塘县,去北关五十里。”明万历《钱塘县志·纪胜》:“苕溪至此百里,则势缓而渊深,无复崩溃之虑矣。”故名。明洪武中设税课司于此。


(1)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北部,北邻德清县。面积31.6平方千米。人口1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安溪,人口 1400。南宋已兴商贾,称安溪市。以溪水流势平缓而得名。明万历《钱塘县志》载李春阳《建四艺蘅白鹤诸山记》云:“……度安溪桥,溪流上接苕溪,至此百里,则势缓而渊深,无复崩溃之虑矣。”1949年为安溪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,1994年置镇。产稻、蚕茧、茶叶、竹、水果。有电机、食品、建材等厂。公路通城区。境内下溪湾太平山有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墓。(2)在重庆市铜梁县南部。面积29平方千米。人口1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安溪场,人口430。清末建场,因位小安溪畔,故名。1919年置安溪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1993年建镇。产稻、小麦、玉米、甘薯及柑橘、蚕茧、楠竹等。有农副产品加工、农机修理、小水电、采煤等厂矿。公路通华兴、永嘉等镇。(3)在四川省富顺县南部。面积40平方千米。人口2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安溪,人口800。清代名安富场,又名石灰溪,后取两名首尾各一字,更名安溪。1949年为安溪乡,1987年置镇。有煤矿、造纸、石灰、化工、酿酒等业。为县林业基地。通公路,沱江通航。名胜有青山峡、海螺滩、宣和洞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缅山

    即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北界,与西乌珠穆沁旗东汗乌拉苏木东南一带山地。《辽史·圣宗纪》: 开泰二年 (1013) 四月,“丙子,如缅山”。太平三年(1023) “五月,清暑缅山。…… (七月) 赐缅山名曰永

  • 夹仓镇

    在今山东日照市南夹仓。明、清设巡司于此。古镇名。即今山东省日照市南夹仓。有石城。明洪武初置巡检司于此。

  • 沈儿峪

    在今甘肃定西县东南六十余里宁远乡道口河(道口沟),为定西通往兰州必经之道。《明史·扩廓帖木尔传》:洪武三年(1370),“太祖命大将军徐达总大兵出西安,捣定西。扩廓方围兰州,趋赴之。战于沈儿峪,大败,

  • 金东谿

    又作金冬谿、金栋谿。治所即今西藏朗县东金东。清乾隆 《卫藏通志》 卷15 《部落》 中有金东。原西藏地方政府设金东谿。1960年并入朗县。“金东”,藏语意为一千种饮料 (琼浆)。原西藏地方政府设。在今

  • 康脑山

    在今四川万县市西南九十余里。同治《万县志》 卷4: 康脑山 “上接马鬃岭,下连黑洞沟,东扼龙门砦,西望佛印山,亦奇景也”。清嘉庆四年 (1799) 白莲教义军与清德楞军激战于此。

  • 共和县

    1929年析西宁、湟源二县置,属青海省。治所在今青海共和县东南曲沟乡。1943年迁驻恰卜恰(今共和县)。1952年改为共和藏族自治区,1953年复改共和县。在青海省东部、青海湖之南,东依日月山,东南界

  • 十方普觉寺

    俗称卧佛寺。在今北京市西北西山支脉寿安山南麓。建于唐贞观年间,初名兜率寺。元延祐七年(1320)扩建,改名昭孝寺,后亦称洪庆寺。明宣德、正统年间重修,改称寿安寺。崇祯年间又改名永安寺。清雍正十二年(1

  • 佛子岭

    在今广东德庆县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德庆州:佛子岭,“岭势嵯蛾,路通封川县”。

  • 清澜镇

    在今海南省琼山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5琼州府琼山县: 清澜镇 “在府南。有巡司。洪武中置”。

  • 申河

    即今巴基斯坦之印度河。《元朝秘史》卷11:“初命巴剌追回回王扎剌勒丁并篾力克王,追过申河,直至欣都思种地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