宣务山
一名虚无山。 又名巏山。 在今河北隆尧县西。 《隋书·地理志》: 柏乡县 “有山”。 《寰宇记》 卷59尧山县: 宣务山 “一名虚无山。在县西北四里,高一千五百五十丈。《城冢记》 云: 尧登此山,东瞻洪水,务访贤人”。《清一统志 ·顺德府一》: 宣务山,“ 《旧志》: 在经县北十二里,即尧山之东麓也。 亦名巏巏山。 ……柏人城西门内碑是汉桓帝时立, 铭云: ‘上有巏山, 王乔所仙’。 ……魏收为 《赵州庄严寺碑铭》 曰: “权务之精’,即用此。”
一名虚无山。 又名巏山。 在今河北隆尧县西。 《隋书·地理志》: 柏乡县 “有山”。 《寰宇记》 卷59尧山县: 宣务山 “一名虚无山。在县西北四里,高一千五百五十丈。《城冢记》 云: 尧登此山,东瞻洪水,务访贤人”。《清一统志 ·顺德府一》: 宣务山,“ 《旧志》: 在经县北十二里,即尧山之东麓也。 亦名巏巏山。 ……柏人城西门内碑是汉桓帝时立, 铭云: ‘上有巏山, 王乔所仙’。 ……魏收为 《赵州庄严寺碑铭》 曰: “权务之精’,即用此。”
春秋卫邑。在今山东郓城县西。《左传》:襄公二十六年(前547),“齐人城郏之岁,其夏,齐乌余以廪丘奔晋,袭卫羊角,取之”,即此。古邑名。春秋卫邑。在今山东省郓城县西。《左传》襄公二十六年(前547年)
在今广西龙州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太平府》 “武德隘” 条: 奇村隘 “与越南交界,有兵防守”。
即今河南长葛市西南二十三里石固镇。清尹耕云《豫军纪略》卷11:同治四年(1865)一月,“追至石固驿、郭店, 皆获胜”。
在今广西桂林市城区东南象鼻山东漓江之中。唐元和中,裴行立在此建立苑庄,为游宴胜地。柳宗元作 《訾家洲亭记》: “桂州多灵山,发地峭坚,林立四野。署之左曰漓江,水之中曰訾氏之洲。” 《明一统志》 卷83
①即今辽宁丹东市元宝区六道沟街道办事处。光绪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安东县:“县城西南村屯六道沟等十七处。”②即今吉林龙井市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延吉府:官商路,“南六道沟达和龙”。1950年延吉县迁治
即铁矿铺。今湖南衡南县 (衡阳市) 西南四十里铁市乡。
①在今湖南江永县西南。本名镇峡关。清光绪《湖南通志》卷29引《县志》:“明末总兵曹志建驻此,更名龙虎关。”②在今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东北七十里龙虎村。《清一统志·平乐府》:龙虎关,“《旧志》:今龙虎关即
①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上蔡县置,属郢州。治所在今湖北钟祥市北。大业初属竟陵郡。唐初废。②五代梁乾化三年(913)改唐城县置,属随州。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北唐县镇。后唐同光元年(923)复为唐城县。
五代吴武义二年 (920) 升升州置,治所在上元县 (今江苏南京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南京市市区及江宁、句容、溧水、溧阳、高淳等县地。南唐升元元年 (937) 建都于此,改为江宁府。五代吴武义二年(92
即今广东潮安县西北浮洋镇。清属海阳县。置巡司于此。即今广东省潮安县西南浮洋。清乾隆二十七年(1762年)置巡检司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