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崇祯中置,即今广西合浦县西南西场镇。《清一统志·廉州府》:白龙寨“又西为西场寨,接钦州境”。明崇祯中置,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西南西场。
①西晋太康初改东安县为晋安县,属晋安郡。治所即今福建南安市东丰州镇。南朝梁天监中为梁安郡治。陈天嘉五年 (564) 改为南安郡治。隋开皇九年 (589) 改为南安县。②东晋安帝时置,属新巴郡。治所在今
即洛阳县。治所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作 “雒阳县”。
清康熙四十二年 (1703) 置,属松潘镇漳腊营。在今四川南坪县西北塔藏乡东南郎寨。后废。
在今江西临川市东南。《寰宇记》卷110抚州临川县:灵谷山“在县东四十三里。山中有石头像,因以为名。按,荀伯子《临川记》云,悬岩半岫,有瀑飞流,分于木末,映日望之如掣练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6抚州府临川县
即今云南祥云县东南二十里青海湖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7云南县: 青海子 “其地有金龙山,水出其下,一名青龙海子”。
唐南诏中心区十赕之一。治所在太和城(今云南大理市北十里太和村一带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大理市西洱河以北一片。《新唐书·南诏传》:“夷语山陂陀为和,故谓太和。”《元混一方舆胜览》:“赕,汉语府也。”大理废。
一作穆册镇关。即今河南宜阳县西南七十里穆册关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明洪武二十六年(1393)置,属山西行都司。治所在今河北怀安县东左卫镇。建文四年(1402)徙治蔚州(今蔚县),永乐元年(1403)又徙治通州(今北京市通县),后徙治今左卫镇,属万全都司。清康熙三十二
即今广东恩平市城南锦江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肇庆府恩平县: 南门河在 “县南一里。《志》云,县境诸水,其大者曰漈头水,在县西二十里。源出龙鼍山,流经县西十五里之相公潭,为群流汇合之处,又东为南门河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