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小封县

小封县

唐咸亨二年(671)于故金川县置,属维州。治所在今四川理县东北。垂拱二年(686)为吐蕃所陷,废。后复置。五代时,移治废通化县,改为通化县。


古县名。唐咸亨二年(671年)以生羌户置,治今四川省理县东北理番西南。属茂州。后属维州。唐末改通化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小江市

    即今湖南衡南县(衡阳市)东南江口镇。当马水入耒水之口。《清一统志·衡州府二》“泉溪市”条下:“小江市,在(清泉)县东八十里。”

  • 鹿浑谷

    在今蒙古国西南鄂尔浑河上游杭爱山东麓支脉。《魏书·蠕蠕传》: 北魏太平真君四年 (443),世祖远征蠕蠕,“车驾至鹿浑谷,与贼将遇,吴提遁走,追至頞根河,击破之”。《北史》 谓 “鹿浑海之谷”。在今蒙

  • 石窟河

    即今广东梅县东北石窟河,为梅江支流。《清一统志·嘉应州》:石窟溪“在镇平县西里许。源出福建武平县界,南流经县西,为县巨浸,又南经本州东三十里。一名小溪。又南入梅溪,曰镇平水口”。梅江北岸支流。在广东省

  • 临溪镇

    ①北宋熙宁五年 (1072) 废临溪县置,属临邛县。在今四川蒲江县北五十里西来镇西。②即今安徽绩溪县南二十里扬之水东岸临溪镇。明置临溪铺。清嘉庆间置镇,为县南水陆交通要冲。(1)在安徽省绩溪县南部。面

  • 竹竿河

    即古之谷水。在今河南罗山县东, 为罗山、光山二县界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0罗山县:“竹竿河在县东三十里。源出掘山, 北流入淮。”淮河支流。在河南省东南部及湖北省北部。因上游常有成排竹竿顺水而下,故名。源

  • 大源镇

    即今浙江富阳市东南大源镇。清光绪《富阳县志》卷2:大源镇“由大船埠南行至此,距城十四里”。(1)在浙江省富阳市东部。面积104平方千米。人口3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大源,人口5000。大源溪流经,故名。

  • 兀的河

    又作乌第河、乌达河。源出外兴安岭,东流入鄂霍茨克海。明永乐五年(1407)于此置兀的河卫。古水名。又称乌第河、乌达河,皆同音异译。源出外兴安岭,东流入鄂霍次克海。明于此置兀的河卫。清康熙二十八年(16

  • 羊状寨

    北宋置,属清湘县。在今广西全州县东北。

  • 暖泉

    ①在今河北蔚县西三十里暖泉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4蔚州: 暖泉 “其水夏凉冬温,资以灌溉”。②在今山西万荣县南孤山北侧。《清一统志·蒲州府一》: 暖泉 “在万泉县南孤山之阴。数穴涌出,隆冬不冻。明万历

  • 资溪

    即今四川资阳市西之九曲河。《寰宇记》 卷76资阳县: 资溪水 “在县西。从简州平泉县界流入当县,合中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