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竹山
在今山东胶南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6胶州“大珠山”条:“(灵山)卫西北三里有小竹山,或谓之小竺。”
在今山东胶南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6胶州“大珠山”条:“(灵山)卫西北三里有小竹山,或谓之小竺。”
①在今山西高平市西南四十里大周纂村。《清一统志·泽州府》: 资圣寺 “在凤台县 (今晋城市) 西北四十里。北齐建,号永建寺。宋真宗天禧四年改赐资圣寺,周二百六十三步”。②在唐长安城崇仁坊东南隅,今陕西
即木乃奚。在今伊朗北部里海南岸。《元史·太宗纪》:元年(1229),“印度国主、木罗夷国主来朝”。即此。
又名伊勒们河。在今吉林双阳、九台、德惠等市县境,为伊通河支流。清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22: 驿马河 “源出蒙古旗地六家子山。南流入长春府西北界,折东流,北岸直农安县,又东一百七十里,南受新开河,合东
在今江西宜丰县东北五十里洞山。本名普利寺,唐大中时良价禅师建,世号洞山宗。元末毁。明重建。清康熙八年 (1669) 修。
在今广东广州市北越秀公园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广州府南海县: 越秀山在 “府治北。一名越王山,耸拔二十余丈。上有越王台故址,尉佗因山筑台,因名。俗呼观音山”。又称粤秀山,俗称观音山。在广东省广州市区北
唐贞观四年 (630) 置,属南平州。治所在四川今重庆市东南,巴南区清和乡。八年 (634)属霸州。十三年 (639) 废入南平县。
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北虎丘寺侧、剑池之西。唐荡摅 《云溪友议》 卷中 “谭生剌” 条云: “真娘者,吴国之佳人也。时人比于苏小小,死葬吴宫之侧。行客感其华丽,竞为诗题于墓树。” 唐谭铢题诗曰: “何事世人
战国秦置,在今陕西商南县西南丹江上。即秦之南关。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: 苏秦说楚威王曰:秦“一军出武关,一军下黔中,若此,则鄢郢动矣”。汉高祖即由武关入秦,子婴降,秦亡。唐移今陕西丹凤县东南武关街。唐末
元至正二十七年 (1367) 朱元璋改庆元路置,属浙江行省。治所在鄞县 (今浙江宁波市)。辖境相当今浙江宁波、鄞县、慈溪、奉化、象山等市县及舟山群岛。明洪武十四年 (1381) 避国号讳,改为宁波府。
古城名。亦译阿真谷、阿真国或阿占国。故址在今缅甸曼德勒以北伊洛瓦底江畔之辛古。古代从云南经缅甸入海交通线经此。据《新元史·外国列传》 “缅国”条载,此城同江头城、太公城、马来城和蒲甘缅王城并称为“缅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