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阳池
在今江苏高邮市北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蒋济传》:魏黄初中,曹丕以水军伐吴自广陵还,战舰搁浅于此。曹丕“谓分半烧船于山阳池中”,指此。
在今江苏高邮市北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蒋济传》:魏黄初中,曹丕以水军伐吴自广陵还,战舰搁浅于此。曹丕“谓分半烧船于山阳池中”,指此。
即今贵州遵义县 (南白镇) 东北虾子镇。清道光 《遵义府志》 卷6遵义县: 虾子场在 “城东七十里”。
亦作三角。即今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。清属独山州,设三脚州同驻此。1913年改设三合县。1941年改设三都县。1957年改设三都水族自治县。
即今四川资中县西北甘露镇。清光绪《资州志》卷3:甘露场“在州西北五十里”。场以寺名。今寺有明建大雄宝殿及壁画。
又名澄湖、黄塘泉。在今河北曲周县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太元十年 (385),刘牢之救苻丕进兵至邺,慕容垂败,“牢之追及垂于董唐渊”。在今河北省曲周县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太元十年(385年),刘
在今上海市徐汇区龙华镇东湾村。古称乌泥泾。黄道婆 (约1245—?) 宋末至元代人。年轻时流落海南岛,向黎族人民学会了先进的纺织技术,年老回到故乡,将技术传授给家乡农民,并改革弹棉、纺车等工具。元时松
在今浙江龙泉市北上东乡驻地东畲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龙泉县:东畲口“在县北七十五里。为松阳、遂昌两县之要口,行旅往来必取途于此”。
古称天门下溪水。在今山东泰安市西一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1泰安州: 渿河 “出岳西白龙池,亦南流会于泮河,并入汶河”。
又名沪渎城、袁山松城。东晋时的海防要垒。故址在今上海市青浦县东北旧青浦西。《晋书·虞潭传》:东晋咸和中,“修沪渎垒,以防海沙”。又《孙恩传》:隆安四年(400),“吴国内史袁山松筑扈渎垒,缘海备恩”。
①即今江苏泰兴市东北四十二里黄桥镇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1940年新四军在此取得黄桥战役的巨大胜利。②即今江苏江阴市西南黄桥村。清道光 《江阴县志》 卷2: “黄桥镇五保,县西南二十五里。” 民国《江苏
①秦、汉、唐等定都今陕西的王朝,称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为关东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三十六年(前211)“秋,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, 有人持璧遮使者曰:‘为吾遗滈池君’”。②旧指今河北山海关以东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