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岘山

岘山

①即今江苏镇江市西南大小岘山。《宋书·符瑞志》:“宋武帝永初元年九月庚辰,甘霖降丹徒岘山。”元《至顺镇江志》卷7:岘山“在(丹徒)县西南五里”。

②在今浙江湖州市南五里。《寰宇记》卷94:岘山“本名显山,晋太守殷康于山下起显亭。以唐庙讳改之”。

③一名三丘山。即今浙江东阳市南双岘峰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5:婺州东阳县“有岘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东阳县:三丘山在“县南八里……晋义熙间,殷仲堪为守,尝登此,郡人比之羊叔子,因名岘山”。

④在今山东烟台市宁海镇东北二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20牟平县:岘山“与卢山相连,上有东牟侯祠。按:晏谟《齐记》云:卢山东北有东牟大岘山”。

⑤一作凿砚。在今河南信阳县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:信阳州“有岘山”。

⑥又作岘头山。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陕县:“有岘山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48灵宝县:岘山“在县东三十五里,山连陕州界。曹阳水出焉。形似襄阳岘山,因名”。

⑦一名岘首山。在今湖北襄樊市南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破虏讨逆传》:坚讨荆州,击破刘表将黄祖,“追渡汉水,遂围襄阳,单马行岘山,为祖军士所射杀”。《晋书·羊祜传》:“祜乐山水,每风景,必造岘山,置酒言咏,终日不倦。”及祜卒,“襄阳百姓于岘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,岁时飨祭焉”。


又称南岘山、岘首山。在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南。东临汉水,为襄阳南面要塞。据《襄阳县志》:“本名小山。府志谓有三岘,而此为首,故名岘首。”西晋羊祜镇襄阳时曾登临此山,有“江山依旧、人生短暂”之感。东晋梁州刺史桓宣于山上筑城戍守。唐孟浩然有《与诸子登岘山》诗。为石灰岩山地,最高点海拔117米。山上多植桃和苹果树。有岘首寺遗址。西麓有襄东公路经过,东麓有焦枝铁路岘首山隧道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新兴村

    即今山东苍山县西南四十四里新兴乡。旧属临沂。民国 《临沂县志》 舆图: 县西南有新兴村。

  • 乌鸣关

    在今贵州晴隆县西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8安南卫:乌鸣关“在卫城(今晴隆县)南二里山巅,下入深箐。洪武中置关,有戍兵”。

  • 长胜县

    ①1933年8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博生县南部和瑞金县北部析置,驻长胜圩(今江西宁都县南长胜镇)。1934年10月废。②1933年10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置,治立山场(今四川仪陇县东立山镇)。后迁治鼎山场(今

  • 休循州都督府

    唐显庆三年(658)于拔汁那国置,属安西都护府。治所在渴塞城(今乌兹别克斯坦纳曼干北卡桑赛)。贞元六年(790)后废。

  • 鸡宗关

    北宋熙宁九年(1076)置,属茂州。在今四川茂县西南四十二里南新镇鸡宗山上。南宋李焘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274:熙宁九年(1076),静州将杨文绪结连蕃部攻茂州,“茂州南有鸡宗关,路通永康军”。《宋史

  • 丸都城

    亦名丸都山城。在今吉林集安市西北五里山城子。公元209年至427年为高句丽都城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毋丘俭传》:正始中伐高句丽,“(句丽王)宫连破走,俭遂束马县车,以登丸都,屠句丽所都”。《晋书·慕容皝载

  • 培石镇

    即今四川巫山县东南长江南岸培石乡。清道光 《夔州府志》 卷12: 培石镇 “在县东六十里”。

  • 哈拉哈什

    即今新疆墨玉县。清乾隆 《西域同文志》 卷3: 哈喇哈什,“回语: 哈喇,黑色。河中多产黑玉,故名”。1919年置墨玉县于此。

  • 蚂蜒窝集

    在今黑龙江省尚志市东南。清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18: 玛延窝集 “吉林城东北四百五十里”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长寿县: “蚂蜒窝集岭,蚂蜒河出。”

  • 小乌江

    在今贵州余庆县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余庆县:“南有小乌江,下流入于乌江。”《明一统志》卷72播州宣慰司:小乌江“在余庆长官司南六十五里。源出椒溪,南流入涪江”。《清一统志·遵义府》:小乌江“在绥阳县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