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崇明县

崇明县

明洪武二年 (1369) 改崇明州置,属扬州府。治所在东沙 (今上海市崇明县东北)。八年(1375) 改属苏州府。永乐十九年 (1421) 迁县治于故城北十里秦家符。弘治十年 (1497) 改属太仓州。嘉靖八年 (1529) 迁治三沙之马家浜 (今崇明县东北三沙洪一带) 西南。二十九年 (1550) 又迁治于平洋沙 (今崇明县西北三星镇一带)。万历十三年(1585) 迁于长沙,即今治城桥镇。1914年属江苏沪海道。1927年直属江苏省。1958年划归上海市。


在上海市北部、长江口崇明岛上。面积1041.2平方千米。人口63.5万。辖13镇、1乡,另有8个市属农场、2个军垦农场。县人民政府驻城桥镇。崇明岛是中国第三大岛。原为长江口沙洲,唐武德年间出露水面。五代杨吴于顾俊沙置崇明镇,始有此称。南宋嘉定间设盐场,元至元十四年(1277年)置崇明州,隶扬州路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改为崇明县,先后隶苏州府、太仓州。1912年直属江苏省,1914年属沪海道,1927年复属江苏省。1949年属苏北行署区南通专区,1952年属江苏省南通专区。1958年划归上海市。地处长江口,河网纵横。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以粮食、棉花、油菜籽为主。工业有发电、电讯、家用电器、服装等。现已被列为21世纪全面开发的地区,作为浦东开发的延伸。岛上交通便捷,并有多个港口辟有至吴淞等地的车、客轮渡线。名胜有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和金鳌山、学宫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沐鹤溪

    即小溪。在今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、青田县境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青田县“小溪”条:“县西南二十里有鹤口岭,高逾众山,沐鹤溪之水出焉,即小溪也,下流合于清溪。”

  • 鸳鸯白盐池

    即今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东北雅布赖盐池。《清一统志·阿拉善厄鲁特》: 鸳鸯白盐池“在旗界。旧鸳鸯白盐池、小白盐池,皆在镇番卫西北二百二十里边外。明初会设鹾司,后因边外商贾不行,故废”。

  • 扶阳山

    一名文竹山。在今湖南新宁县东十五里。南朝梁置扶阳县以此名。《明一统志》卷63宝庆府:扶阳山“上有石床,四面绿竹扶疎,常随风委拂”。

  • 邮亭铺

    即今四川大足县东南邮亭镇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89大足县:邮亭铺“在县东八十里”。

  • ①西周时蒲国。春秋时灭于晋,为邑。在今山西隰县西北。《左传》: 庄公二十八年 (前666),晋伐骊戎,骊姬使言于晋献公曰: “曲沃,君之宗也;蒲与二屈,君之疆也,不可以无主……若使大子主曲沃,而重耳、

  • 紫光阁

    明仿汉麟阁云台而置,在今北京中南海西岸瀛台西北。清康熙皇帝于此集三旗侍卫大臣校射,后又于阁前阅试武举。乾隆二十四年 (1759)平定伊犁回部,悬挂功臣百人之像于阁内。四十一年(1776) 平两金川,又

  • 半月滩

    即今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的半月礁。1935年命名为半月滩。1947年改为半月暗沙。

  • 析木县

    辽置,属辽阳府。后为铜州治。治所即今辽宁海城市东南四十里析木镇。金皇统三年 (1143)改属澄州。元废。古县名。辽置,治今辽宁省海城市东南析木城,为铜州治。金皇统三年(1143年)改属澄州。元废。

  • 黄连沙头

    在今江苏启东市东黄海中。元代漕粮自刘家港出发,经此北航。《元史·食货一》: “海运之道,自平江刘家港入海,经扬州路通州海门县黄连沙头。”在今江苏省启东市以东海中。元海运漕粮由刘家港出发,经此北航。《元

  • 岩帅

    即今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东北岩帅镇。1937年于此置沧源设治局。1938年迁治今沧源佤族自治县(勐董镇)。1945年迁治今县东北勐省镇。1950年迁回岩帅镇。1951年改设沧源县。1952年沧源县迁治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