嵻㟍城
在今甘肃临洮县北。 《晋书·乞伏乾归载记》: 东晋义熙四年 (408), “ (炽盘) 筑城于嵻㟍山以据之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义熙七年 (411),西秦乞伏乾归 “复以子木弈干为武威太守, 镇嵻㟍城”。皆此。
在今甘肃省夏河县西南。为东晋义熙四年(408年)西秦乞伏炽磐所筑。
在今甘肃临洮县北。 《晋书·乞伏乾归载记》: 东晋义熙四年 (408), “ (炽盘) 筑城于嵻㟍山以据之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义熙七年 (411),西秦乞伏乾归 “复以子木弈干为武威太守, 镇嵻㟍城”。皆此。
在今甘肃省夏河县西南。为东晋义熙四年(408年)西秦乞伏炽磐所筑。
即伊卢山。今江苏灌云县东北伊芦山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 安乐县:“有伊莱山神。”
明置,属涪州。在今四川涪陵市西南七十里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涪州:“西南有白云关。”康熙《涪州志》卷1:白云关在“治西南七十里。上有乌豆禅师遗迹”。
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以东,或谓指苏拉威西岛布吉斯人的居住地。南宋周去非《岭外代答》卷2:“阇婆之东,东大洋海也,水势渐低,女人国在焉。”
即今江西新建县东北,鄱阳湖中矶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4南昌府:几山在“府东北百四十里,屹立鄱阳湖中,上有仙岩”。
汉置,属雒县。在今四川德阳市西北孝泉镇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雒县“汎乡有孝子姜诗田地宅”。
在今广东肇庆市东北。源于鼎湖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肇庆府高要县:沥湖,“湖水环流经(石室)岩后,束为小渠,谓之后沥水,绕北山石子滩三十里,出灵羊峡入江”。
在今缅甸北部糯千卡河 (即小江) 南侧。清代属腾越州茨竹寨土守备。光绪 《续云南通志稿》 卷99土司: 茨竹寨土守备,“乾隆十三年从征秤戛,以功授世袭茨竹土把总,……北至茨竹、习降小江一百里野夷界”。
在今山东东平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3东平州:坎河在“州(今州城镇)东北五十里。有坎河泉,南流六里入汶河。《志》云:坎河即汶水,下流泄入盐河处,盐河即济河之别名。自戴村坝筑,而汶水不复由此入济。万历七
一名大騩山。在今河南新密市东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河南郡密县:“有大騩山,潩水所出。”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大同四年(538),东魏侯景攻广州(治今河南鲁山县),未拔,闻西魏救兵将至,集诸将议之,行洛州事
在今北京故宫乾清宫之西。明建,初名肃雍殿,万历十一年(1583)改为弘德殿。清穆宗曾就读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