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巴东郡

巴东郡

①东汉建安六年(201)改固陵郡置,属益州。治所在鱼复县(三国蜀汉改为永安,西晋复为鱼复,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十里白帝城)。二十一年(216)复改固陵郡。三国蜀汉章武元年(221)复为巴东郡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开县、万县市以东,大宁河中上游流域一带。西魏废帝三年(554)移治阳口县(今四川奉节县西南安平乡)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大业三年(607)改信州为巴东郡, 治所在民复县(今四川奉节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开县、梁平、丰都以东地区及湖北兴山、秭归以西地。唐武德元年(618)复改为信州。地控三峡之险,历为重险之地。三国时为蜀汉东部门户,有重兵屯守于此。

②唐天宝元年(742)改归州置,治所在秭归县(即今湖北秭归县西北归州镇)。辖境相当今湖北秭归、兴山、巴东三县地。乾元元年(758)复改为归州。


(1)东汉建安六年(201年),益州牧刘璋改固陵郡置巴东郡。治鱼复县(今奉节县东)。辖境相当今重庆市万州区、奉节、云阳、开县、巫溪等县地。属益州。西晋泰始三年(267年)属梁州,太安二年(303年)复旧,东晋永和初属荆州,南朝齐曾属巴州,梁为信州治。隋开皇初废。大业初又改信州为巴东郡。辖境扩大至今重庆市黔江区、忠县、丰都、石柱、酉阳、秀山、梁平、巫山等县,湖北省巴东、秭归、兴山及贵州省铜仁市和印江、松桃等县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改为信州,二年改为夔州。(2)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归州置,治秭归县(今湖北秭归县西北秭归镇)。辖境相当今湖北省秭归、巴东、兴山等县地。乾元元年(758年)复曰归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蔡家埠

    即今湖南冷水滩市南蔡市镇。湘桂铁路旧有冷蔡支线通此。

  • 袁市镇

    北宋置,属渠江县。在今四川广安县东北梭罗乡西三里袁家溪。在四川省邻水县中部。面积33平方千米。人口2.5万。清代兴集。镇人民政府驻袁市,人口8770。以姓氏名场。1950年置袁市乡,1958年改公社,

  • 三堆戍

    即今山西静乐县城。西晋末置三堆县治此。《北齐书·文宣帝纪》:天保四年(553)帝讨山胡,“因巡三堆戍,大狩而归”。《元志和》卷14静乐县:“城内有堆阜三,俗名三堆城。”

  • 贺江

    ①又名封溪水、临贺江。即今广西贺县南之贺水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23贺州: 贺水 “其源出于富川县,地名石龙冷溪岩,分两派: 一自石龙山背北至于道,复西入于昭,东流为贺江,即 《九域志》 所载龙溪水也,

  • 普济州

    元至元二十三年 (1286) 改定昌路置,属德昌路。治所在今四川米易县西北普威彝族乡。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 属德昌府。永乐二年 (1404) 改为普济长官司。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置,治今四

  • 平洋沙

    在今上海市崇明县西北三星镇一带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太仓州崇明县:平洋沙“旧名半洋沙。其相近者曰马腰沙。弘治十五年土豪施天泰、钮东山作乱,据二沙为梗。事平,改半洋为平洋,马腰为马安。嘉靖三十二年移建县城

  • 彪湖

    亦名滮湖。在今浙江嘉兴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1嘉兴县 “鸳鸯湖” 条: “鸳 (鸯) 湖之水与其支流至城东南二里,会于彪湖,亦名马肠湖。又循城而北,与秀水合,会于运河。”

  • 安广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郁林郡。治所即今广西横县。南朝宋属宁浦郡。南齐为宁浦郡治。梁、陈时废。②清光绪三十一年(1905)析科尔沁右翼后旗地置,属洮南府。治所在解家窝堡(今吉林大安市西南新平安镇)。民国徐曦《东三

  • 周公山

    在今四川雅安市东南五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77严道县: 周公山 “在县东南畔,山势屹然,有龙穴,常多阴云。耆老传云: 昔诸葛亮征南,于此梦周公,遂立庙。州县以灵验。闻伪蜀乾德六年封显圣王之庙”。(1)在安

  • 古唐寺

    即大福先寺,在今河南洛阳市东郊、瀍河乡唐寺门村内。为唐代著名寺院,故名。1922年重修时,吴佩孚的参谋长张佐民于山门门额题“古唐寺”三字,故又名古唐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