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巴东郡

巴东郡

①东汉建安六年(201)改固陵郡置,属益州。治所在鱼复县(三国蜀汉改为永安,西晋复为鱼复,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十里白帝城)。二十一年(216)复改固陵郡。三国蜀汉章武元年(221)复为巴东郡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开县、万县市以东,大宁河中上游流域一带。西魏废帝三年(554)移治阳口县(今四川奉节县西南安平乡)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大业三年(607)改信州为巴东郡, 治所在民复县(今四川奉节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开县、梁平、丰都以东地区及湖北兴山、秭归以西地。唐武德元年(618)复改为信州。地控三峡之险,历为重险之地。三国时为蜀汉东部门户,有重兵屯守于此。

②唐天宝元年(742)改归州置,治所在秭归县(即今湖北秭归县西北归州镇)。辖境相当今湖北秭归、兴山、巴东三县地。乾元元年(758)复改为归州。


(1)东汉建安六年(201年),益州牧刘璋改固陵郡置巴东郡。治鱼复县(今奉节县东)。辖境相当今重庆市万州区、奉节、云阳、开县、巫溪等县地。属益州。西晋泰始三年(267年)属梁州,太安二年(303年)复旧,东晋永和初属荆州,南朝齐曾属巴州,梁为信州治。隋开皇初废。大业初又改信州为巴东郡。辖境扩大至今重庆市黔江区、忠县、丰都、石柱、酉阳、秀山、梁平、巫山等县,湖北省巴东、秭归、兴山及贵州省铜仁市和印江、松桃等县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改为信州,二年改为夔州。(2)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归州置,治秭归县(今湖北秭归县西北秭归镇)。辖境相当今湖北省秭归、巴东、兴山等县地。乾元元年(758年)复曰归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驿山

    即今安徽芜湖市北临江之弋矶山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15太平府: 驿山 “在芜湖县北八里,临大江。南唐时设馆驿,列市肆于此,故名”。

  • 陵柟水

    即今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北陵水河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26万安军: 陵柟水,“ 《寰宇记》云,在陵水县东北十五里”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2琼州府: 陵柟水 “在陵水县东北一十五里,又名陵栅水”。《清一统志

  • 清明门

    汉长安城东面中门。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南玉女村北。为汉惠帝四年 (前191) 建。《三辅黄图》 卷1: “长安城东出第二门曰清明门,一曰藉田门,以门内有藉田仓。一曰凯门。…… (王) 莽更名曰宣德门布恩

  • 上瞻对撒纳

    亦作撒敦司。在今四川新龙县北沙堆乡。一说在县北森达。清乾隆十年(1745)置上瞻对撒纳土千户。

  • 扎布干河

    亦作查巴哈、扎布堪、扎卜罕、扎布韩、扎布噶。扎布干,译言流沙。即今蒙古国从扎布汗省流入乌布苏省吉尔吉斯湖的扎布汗河。《清一统志·乌里雅苏台》:扎布噶河“上源曰锡拉河,出赛因诺颜部左翼左旗,西南流,北纳

  • 断杉汛

    即今贵州惠水县西南八十一里断杉镇。清有千总驻防。

  • 中敖镇

    即今四川大足县西北二十里中敖镇。清道光《大足县志》卷2:中鳌场“在县北二十里”。在重庆市大足县西北部。面积65.5平方千米。人口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中敖,人口4150。清嘉庆年间并中店、鳌鱼二场得名中敖

  • 森格尔池

    即今吉尔吉斯斯坦纳伦西北之松克尔湖。清 《乾隆内府舆图》 作松库尔淖尔。

  • 麻答嘴寨

    在今四川松潘县南境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3叠溪所: 麻答嘴寨 “在所北五十余里。本番寨也。路入松潘。正统中,抚臣寇深议讨松潘叛蛮,欲于麻答崖、青岗嘴、画佛崖、海螺洞、万江崖沿山凿石,架木悬栈是也”。

  • 旄牛夷

    西汉三国时西南少数民族之一。在今四川汉源县大渡河南北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张嶷传》: “汉嘉郡界旄牛夷种类四千余户……嶷厚加赏待,遣还。旄牛由是辄不为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