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开封市

开封市

1927年由开封县城区析置开封市政筹备处,1929年9月改组为市政府。治所即今河南开封市。1930年9月裁撤。1936年1月复置开封市。同年5月又裁撤。1948年10月解放后复设开封市。1949年为河南省人民政府驻地。1954年河南省会由开封迁至郑州。


简称汴。在河南省中东部、黄河南岸。面积6243平方千米(市辖区359平方千米)。人口476.8万(市辖区78.3万)。辖鼓楼、南关、龙亭、顺河回族、郊区5区和开封、尉氏、兰考、通许、杞县5县。市人民政府驻龙亭区。春秋属郑。战国属魏。魏惠王九年(前361年,另有三十一年或六年等说)从安邑(今山西夏县北)迁都于此,称大梁(都城在今城区西北部)。秦置开封县,治今开封市南。开封取“开拓封疆”之意得名。西汉文帝置浚仪县。东魏天平元年(534年)置梁州。北周建德五年(576年)以城临汴水,改称汴州。隋大业初州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复置汴州。贞观元年(627年)省开封县。延和元年(712年)复置开封县,治今开封市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汴州为陈留郡,乾元元年(758年)复称汴州。五代梁开平元年(907年)称开封府,建为东都。五代晋、汉、周和北宋均建都于此,称东京开封府。北宋大中祥符三年(1010年)改浚仪县为祥符县,与开封县同为开封府附郭首县,治所均在今开封市城区。金初称汴京,贞元元年(1153年)改称南京开封府,贞祐二年(1214年)迁都开封。元称汴梁路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复开封府,并将开封县并入祥符县。清仍为开封府,河南巡抚驻此,为省会。因战国魏、五代梁、晋、汉、周、北宋及金均都此,故有“七朝古都”之称。1913年废府,改祥符县为开封县,置豫东道。1914年称开封道。1927年辖县直属河南省;开封县城区析置开封市政筹备处。1936年1月设开封市(县级市),同年5月并入开封县。1948年复置,为省辖市、省会。1954年省会迁郑州,开封市为省辖市(地级)。1958年降为县,属开封专区。1959年改为省辖市(地级),由开封专区代管,开封县划入。1960年开封县并入开封市。1961年复置,析归开封专区。1968年开封专区改地区,开封县划入开封市。1977年开封县划归开封地区。1983年开封地区撤销,所属开封、兰考、尉氏、通许、杞县五县划入开封市。地处沙丘平原区,黄河流经北部边缘,贾鲁河、惠济河从西北向东南流经境内,分别注入颍河和涡河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棉花、花生、豆类为主。特产有酱菜、豆腐乳、西瓜。工业多集中在市区,主要有机械、仪表、化工、电力、纺织等。陇海铁路、连霍高速公路、310国道及开杞、开扶、开许公路经此。市区北柳园口是通往豫北的重要渡口。建有开封黄河公路大桥,有河南大学等高等学校。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。名胜古迹有铁塔、龙亭、相国寺、包公祠、繁塔、延庆观、禹王台、山陕甘会馆、东大寺、古城墙及裴李岗、仰韶、龙山、商周文化遗址。风景游览地有包公湖、清明上河园、柳园口、汴京公园、宋都御街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羊平县

    亦作洋平县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)置,属桂林郡。治所当在今广西东北部融江、龙江下游及红水河下游一带。南朝宋改为阳平县。

  • 天磨山

    在今河南遂平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0遂平县:天磨山“在查牙山西。高耸如磨”。

  • 布昆河

    亦作布崆郭勒。即今哈萨克斯坦东北部斋桑泊北大布昆河。清徐松《西域水道记》卷5:“额尔齐斯河西北流七十余里,西会布昆河。河在阿布达尔摩多河之北百余里。源发自喀拉玛山,东南流经博罗鼐山南,凡百里为布昆河。

  • 锦州市

    1937年析锦县置,属辽宁省。治所在锦县 (今锦州市)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25辽东都司 《山川》: 锦川 “在锦州城西,一曰锦水,州以此名”。清乾隆 《钦定盛京通志》 卷26: “小凌河又名锦川。”此河

  • 安吉镇

    一名老虎咀子。在今吉林东辽县西北东辽河东岸老虎咀村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西安县:“老虎嘴今名安吉镇,在县西北。”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兴宁区北部。面积44平方千米。人口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安吉圩,人口3

  • 居鄛县

    即居巢县,在今安徽巢湖市东北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 “居鄛人范增,年七十,素居家,好奇计。”

  • 王村寨

    在今河南范县西南四十二里濮城镇。《旧五代史·唐书·庄宗纪》:同光四年(926)三月,“时潘环守王村寨,有积粟数万,亦奔汴州”。明景泰二年(1451)濮州徙治于此。1913年为濮州治。1956年县撤销,

  • 大水荡桥

    在今四川万源市南。民国《万源县志》卷2:大水荡桥“在治南二百二十里。交九区界。桥左为宣汉县界,右连达县界,俗呼一脚踏三县”。

  • 大同县

    ①唐贞观七年(633)置,属龚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平南县东北七十五里同和镇大旺圩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)废入平南县。②辽重熙十七年(1048)置,为大同府治。治所即今山西大同市。元至元二十五年(1288)

  • 七虎林河

    又称锡布克里河。在今黑龙江省虎林县北。源出虎林县西,东北流入乌苏哩江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虎林厅:乌苏里江“又北纳七虎林河”。乌苏里江支流。清代称稀忽林河,后转音为今名。七虎林,满语意为“沙鸥”。源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