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弋阳县

弋阳县

①秦置,属内史。治所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四十一里。西汉景帝五年(前152)于县治东二里营建阳陵,遂改名阳陵县。

②西汉置,属汝南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潢川县西北十二里隆古集附近。三国魏为弋阳郡治。南朝梁普通八年(527)改为北弋阳县。东魏武定七年(549)复为弋阳县,治所移至今潢川县。北齐改为定城县。

③隋开皇十二年(592)以葛阳县改置,属饶州。治所即今江西弋阳县。《寰宇记》卷107信州:弋阳县“以地居弋江之北为名”。大业初属鄱阳郡。唐初属饶州,乾元元年(758)改属信州。元属信州路。明属广信府。民国初属江西豫章道。1926年直属江西省。


(1)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河南省潢川县西。属汝南郡。三国魏后为弋阳郡治。东魏分置南、北弋阳县,北弋阳县仍治今潢川县西,为弋阳郡治;南弋阳县治今潢川县。北齐时北弋阳县废入南弋阳县,南弋阳县改定城县。(2)在江西省东北部、信江中游。属上饶市。面积 1592.5平方千米。人口36.5万。辖9镇、9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弋江镇。西汉余汗县地,三国吴析置葛阳县,治赭亭(今县西),属鄱阳郡。隋开皇十二年(592年)移治弋江(即信江)北岸(今弋江镇),改名弋阳县,属饶州。《太平寰宇记》信州弋阳县:“以地居弋江之北为名。”唐属信州。后历代析置玉山、贵溪、铅山、兴安(今横峰)县。元属信州路。明属广信府。1912年属江西省,1914年属豫章道,1927年复属江西省。1949年属上饶专区,1970年属上饶地区,2000年属上饶市。县北部属怀玉山区,南部为武夷山区,中部信江横贯为平原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稻、油菜籽、大豆、花生等。是全国商品粮、速生丰产林基地县和省蚕茧、油茶生产重点县,山地富森林。有蛇纹石、铜、瓷土、煤、大理石等矿。工业有采矿、机械、冶金、建材、食品、化肥、制药、酿酒、塑料、服装等。有浙赣铁路及支线弋樟铁路,公路有320国道和乐江、弋东等线。为方志敏、邵式平故里。有漆工镇暴动纪念馆、三百烈士岩、方志敏烈士故居等纪念地。名胜古迹有圭峰风景区、叠山书院、南岩石龛、谢枋得墓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庙子街

    即今河南栾川县东二十四里庙子乡。清尹耕云 《豫军纪略》 卷10: 同治三年 (1864) 二月,捻军张总愚至 “卢氏之栾川、庙子街、三川诸处,袤延二百余里”。

  • 下龟山

    亦名龟山。在今江苏盱眙县东北洪泽湖滨。《清一统志·泗州》:下龟山“在盱眙县东北三十里”。

  • 天护陀罗尼经幢

    在今河北石家庄市西井陉矿区天护村。唐开元十五年(727)建。高4.7米。分基座、幢身和顶三部分。基座作须弥式,上有仰莲台。幢身八角形,南面镌刻“为国敬造佛顶尊胜陀罗尼幢”,余刻经文。幢身之上施宝盖、须

  • 三塘铺

    即今贵州织金县西南五十里三塘镇。清初设塘汛,为自平远州城(今织金县)出西门第三站,故名。1932年置镇。1936年废。1984年复设三塘镇。

  • 信阳镇

    北宋置,属诸城县。即今山东胶南市西南信阳镇。

  • 喀拉和林

    亦作哈拉和林。简称和林。即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上游东岸哈尔和林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和宁路: “始名和林。……太祖十五年定河北诸部,建都于此。初立元昌路,后改转运和林使司,前后五朝都焉。太宗乙未年,城和林,

  • 洒鱼河

    在今云南昭通市西四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通府》:洒鱼河“在恩安县西四十里。发源马鞍山,汇昭通诸水,过大关,入金沙江”。

  • 矬李遗址

    在今河南洛阳市南二十里矬李村北台地上,伊、洛二水之间。东西500米,南北700米。1975年冬和1976年春,洛阳市博物馆两次进行试掘,发现有墓葬四座,灰坑十多个及房基、水井等。出土器物有石器、玉器、

  • 罗星长官司

    元至元十八年 (1281) 置,属叙南等处蛮夷宣抚司。治所在今四川珙县南八十里罗渡苗族乡 (罗星场)。后废。

  • 绣江

    ①即今山东章丘市之淯河,北注小清河。其源为百脉水。元于钦 《齐乘》 卷2: 百脉水 “即绣江源也”。②一名罗越水。即今广西桂平县西南五十里大洋河。《寰宇记》 卷167容州陆川县: “罗越水亦名灵溪水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