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秦置,属恒山郡。治所在今河北石家庄市东北。《元和志》卷17真定县:“本名东垣……以河东有垣县,故此加东字。”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八年,高祖东出韩王信,余反寇于东垣。”即此。西汉高帝十一年(前196
1948年1月革命根据地由陕西府谷、山西河曲二县及内蒙古准格尔旗析置,治麻地沟 (今陕西府谷县北麻镇)。同年8月撤销。旧县名。陕甘宁边区设。1942年由陕西省府谷县麻镇一带及山西省河曲县部分地区析置。
明永乐六年(1408)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治所在今吉林蛟河市东北推屯站古城。后废。明永乐六年(1408年)置,治今吉林省蛟河市北推屯河畔推屯站。后废。
一名金鱼洲。在今湖南沅陵县东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1沅陵县 “蒸鱼涧” 条下: 河上洲,“ 《志》 云,洲塞五溪水口上,上有民居数十家”。
在今北京市昌平县东北银山南麓古延寿寺遗址上。是该寺中高僧的墓塔。共有砖塔七座,其中金代五座,元代两座。有六角和八角形两种。金塔均为八角密檐式,高20米。须弥座及第一层塔身均有精美雕饰,塔檐向上逐层微减
又名岩山、洑波岩。即今广西桂林市城区东北漓江西岸伏波山。唐莫休符《桂林风土记》:夹城“北抵伏波山缘”。南宋范成大《桂林虞衡志》:“伏波岩,在离江之滨,突然而起,且千丈。下有洞,可容二十榻,穿凿通透,户
①即春秋时之桑隧。在今河南确山县东。《左传》: 成公六年 (前585) 冬,“晋师遂侵蔡,楚公子申、公子成以申、息之师救蔡。御诸桑隧”。杜注: “汝南朗陵县东有桑里,在上蔡西南。”②在今江苏邗江县西南
又名狄水河、七星沟。在今河北曲阳县西北,东南流经定州市南合古滱水。相当今孟良河。《水经·滱水注》:“滱水又东,右会长星沟,沟出上曲阳县西北长星渚。”《清一统志·定州》“长星沟”条引《旧府志》:“狄水河
①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治所在林虑县(今河南林州市)。大业初废。唐武德二年 (619) 复置,五年 (622) 废。②唐贞观八年 (634) 改羁縻西金州置。属松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西
一作萑浦。春秋郑地。在今河南中牟县东北。《左传》: 昭公二十年 (前522),“郑国多盗,取人于萑苻之泽”。春秋属郑,在今河南省中牟县东北。《左传》昭公二十年(前522年):“郑国多盗,取人于萑苻之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