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弘农郡

弘农郡

①西汉元鼎四年(前113)置,治所在弘农县(今河南灵宝市北故函谷关城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黄河以南、宜阳以西的洛、伊、淅川等流域和陕西洛水、社川河上游、丹江流域。东汉以后辖境逐步缩小。灵帝刘宏避讳改为恒农郡。西晋复为弘农郡。十六国前秦徙治陕城(今河南三门峡门市西陕县老城)。北魏拓跋弘天安元年(466)避讳改为恒农郡。永熙三年(534)析置西恒农郡,治所在恒农县(今河南灵宝市北故函谷关城)。北周改西恒农郡为弘农郡。隋初废。大业三年(607)复置,治所在弘农县(今灵宝市)。义宁元年(617)改为凤林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)改为鼎州,贞观八年(634)废入虢州。天宝元年(742)改虢州为弘农郡。乾元元年(758)复改为虢州。

②东晋成帝时侨置,治所在今江西九江市东。后改为弘农县。

③南朝宋侨置,属雍州。寄治五垄(今湖北襄阳县境)。西魏废。

④南朝宋明帝末侨置,属雍州,寄治五垄(今河南淅川县东南九十四里厚坡镇)。北魏改恒农郡。


西汉元鼎四年(前113年)置,治弘农县(今河南灵宝市北)。取弘大农桑为名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黄河以南,宜阳以西的洛、伊、淅川等流域及陕西省洛水、杜川河上游、丹江流域。东汉灵帝后至北周,曾改名恒农郡。晋以后辖境渐小。隋初废,大业初复置,义宁元年(617年)改名凤林郡。汉设铁官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沙堰

    一作砂堰。在今江苏连云港市附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2海州:“沙堰在州城东北。宋绍兴三十一年,金人围海州,魏胜拒之于北关,金人从间道渡河趋关后,胜领兵入城,金人欲越沙堰,圜城为营,胜据堰拒之,金人败退。”

  • 崇正镇

    清置,属扶风县。即今陕西扶风县北法门镇。

  • 覃塘墟

    即今广西贵港市西北覃塘镇。清光绪 《广西舆地全图》 贵县图: 西北有潭塘墟。民国 《贵县志》 卷1: 覃塘墟 “在县西北六十里郭西里,今覃塘乡北岸著名墟市,为四大墟市之一”。

  • 纳更山

    在今云南建水县东南。明置土巡检司于此。

  • 路罗镇

    即今河北邢台县西 一百里路罗镇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 卷51邢台县图: 西有路罗镇。在河北省邢台县西南部。面积145.7平方千米。人口1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路罗,人口1410。因镇南路罗川得名。1958

  • 赤石矶

    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南城外。清康熙《江南通志》卷11:赤石矶“在江宁县东南城外,长河东来有采石枕中流,居人竞种石榴花,每盛夏时缘堤岸灿若霞锦,为画舫欢游之所”。

  • 井陉关

    亦名土门关。在今河北井陉县北井陉山上。为太行八陉之一,历代为兵家攻防要地。《吕氏春秋·有始览》 以此为天下九塞之一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十八年(前228),大兴兵攻赵,“王翦将上地,下井陉”。同书《

  • 解州

    五代汉乾祐元年 (948) 置,治所在解县(今山西运城市西南三十五里解州)。北宋辖境相当今山西运城市及闻喜县地,金以后扩大至今夏县、芮城、平陆等县地。金兴定四年 (1220) 移治平陆县(今平陆县西南

  • 北团寨

    即今福建连城县北北团。宋置北团寨巡司于此,后毁于兵。

  • 北雍州

    北魏永安元年(528)分雍州置,治所在永安城(亦名鸿宾栅,今陕西三原县西北六十里嵯峨山北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铜川、宜君、耀县、淳化、三原、富平等市县地。永熙元年(532)迁治北地郡泥阳县(今陕西富平县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