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帽山
在今广西忻城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9忻城县:张帽山“在县东北。山高耸,与叠石山相映带”。
在今广西忻城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9忻城县:张帽山“在县东北。山高耸,与叠石山相映带”。
北宋时为枣社镇。即今甘肃宁县西南早胜镇。《清一统志·庆阳府二》:枣社镇“在宁州南三十里。亦名早社。《九域志》:定安县有交城、早社二镇”。
北宋置,属太康县。即今河南扶沟县东北四十八里崔桥乡。民国初置县佐于此。在河南省扶沟县东北部。面积96平方千米。人口5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崔桥,人口4800。原名徐集、九龙集,宋代崔姓在村西水上建桥,改
西晋太康二年 (281) 置,属兴古郡。治所在今云南文山县境。东晋改为西安县。
清乾隆四十一年 (1776) 置,属懋功厅。在今四川金川县南河西乡。
即今内蒙古正蓝旗西北扎格斯台苏木。清及民国间为察哈尔左翼正蓝旗驻地。
即今中朝界河鸭绿江。《新唐书· 地理志》 引贾耽 《道里记》: 自营州渡辽水,“南至鸭渌水北泊汋城”。《新唐书· 高丽传》: “有马訾水出靺鞨之白山,色若鸭头,号鸭渌水,历国内城西,与盐难水合,又西南
一作平与。战国楚邑。在今河南平舆县西北四十八里古城村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始皇二十三年(前224),王翦击楚,“取陈以南至平舆”。即此。古邑名。战国楚邑。在今河南省平舆县北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二
唐方镇名。元和十四年(819)置沂海观察使,治沂州(今山东临沂市),领沂、海、兖、密四州。长庆元年(821)升为节度使,移治兖州(今山东兖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泰安、莱芜、沂源、安丘、高密以南,北至邹
即今吉林西北部嫩江支流洮儿河。南北朝以来称太沵河、它漏河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作他鲁河,又作挞鲁河。辽圣宗改名长春河。
清康熙五十七年 (1718) 于柳沟堡置,治所在今甘肃安西县东七道沟附近。雍正五年(1727) 升为柳沟卫。清康熙五十七年(1718年)置,治今甘肃省安西县东南四家滩。雍正五年(1727年)升柳沟卫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