思陵州
唐置羁縻州,属安南都护府。治所在今广西宁明县东南思陵河北岸思陵。宋属邕州左江道。元属思明路。明洪武三年 (1370) 废,二十一年(1388) 复置,直隶广西布政司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宁明县南部地。清属太平府。1916年废。
唐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东南思陵。明属思明府。洪武三年(1370年)废,二十一年复置。直隶广西省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宁明县南部地。清降为土州。
唐置羁縻州,属安南都护府。治所在今广西宁明县东南思陵河北岸思陵。宋属邕州左江道。元属思明路。明洪武三年 (1370) 废,二十一年(1388) 复置,直隶广西布政司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宁明县南部地。清属太平府。1916年废。
唐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东南思陵。明属思明府。洪武三年(1370年)废,二十一年复置。直隶广西省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宁明县南部地。清降为土州。
唐置交城守捉,属河西节度使。在今甘肃永昌县西。后废。
元至元九年(1272)置,治所在河州路(今甘肃临夏市)。辖境相当青海东部,四川西北部及甘肃洮河以西,礼县,武都、文县一带。明初废。蒙古置,治河州(后改为路,今甘肃临夏市)。辖境相当今青海省黄河以南的河
明洪武九年 (1376) 改武冈府置,属宝庆府。治所即今湖南武冈市。辖境相当今湖南武冈、新宁、绥宁、洞口等县及城步苗族自治县地。1913年改为武冈县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改武冈路为武冈府。九年降为
春秋时吴都(今江苏苏州市)正南门。《吴地记》:“(匠)门南三里有葑门、赤门,有赤将军坟。在蛇门东,陆无水道,故名赤门。”
在今江西宜丰县东北五十里洞山。本名普利寺,唐大中时良价禅师建,世号洞山宗。元末毁。明重建。清康熙八年 (1669) 修。
即今江苏洪泽县西南五十二里老子山镇,在洪泽湖南岸一半岛上。《清一统志·淮安府二》:老子山镇“在清河县西南,接安徽泗州及盱眙县界(盱眙今属江苏)”。在江苏省洪泽县西南部,东、北、西三面临洪泽湖。面积21
在今山西静乐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忻州》:两岭山“在静乐县东七十里,派自管涔山来,西北诸郡并榆林宁夏,取道于此”。
唐武后时置,属威远县。在今四川威远县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60荣州: 婆日市故城 “在县西北五十里。《旧经》 云: 唐武后朝置,以煎炼硫黄。一场在县东北三十里一溪侧”。
在今湖南安仁县西南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0安仁县 “月岭寨” 条下: 曹婆山寨 “山势险, 径路深僻。 旧有寨, 今为山寇窟穴”。
亦作安侯河。即今蒙古国境内之鄂尔浑河。《后汉书·鲁恭传》:永元元年(89),议遣窦宪、耿秉等击匈奴,恭上疏谏曰:“今匈奴为鲜卑所杀,远臧于史侯河西,去塞数千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