愁思冈
在今河南安阳县西南十五里。《新唐书·肃宗纪》: 乾元二年 (759) 一月,“郭子仪及安庆绪战于愁思冈,败之”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28彰德府: 愁思冈 “陈思王植不为魏文帝所容,于此悲吟,因名。契丹主执晋少帝及母后、辅臣至此冈。后人讹呼为愁死冈”。
在今河南省安阳市西南。唐乾元元年(758年)安庆绪败逃,郭子仪等追至邺,庆绪收残部于此。隋改名崇义冈。
在今河南安阳县西南十五里。《新唐书·肃宗纪》: 乾元二年 (759) 一月,“郭子仪及安庆绪战于愁思冈,败之”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28彰德府: 愁思冈 “陈思王植不为魏文帝所容,于此悲吟,因名。契丹主执晋少帝及母后、辅臣至此冈。后人讹呼为愁死冈”。
在今河南省安阳市西南。唐乾元元年(758年)安庆绪败逃,郭子仪等追至邺,庆绪收残部于此。隋改名崇义冈。
在今陕西彬县东八十里上陵村东,居泾河北岸山谷间。冢高约50米,长约1500米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载:公刘是后稷的曾孙,周文王的十代祖先。“公刘虽在戎狄之间,复修后稷之业,务耕种,行地宜, 自漆、沮度渭,
即雍梁。战国韩邑。在今河南禹州市东北二十四里古城镇。《史记·田敬仲完世家》: 齐湣王十二年 (前289),“楚围雍氏”。即此。即“雍梁”。
唐武德二年 (619) 置,为南州治。治所在今四川綦江县北綦江北岸。明曹学佺 《蜀中名胜记》 卷18南川县引 《寰宇记》 曰: 隆阳 “取西永隆山为名”。先天元年 (712) 避讳改为南川县。古县名。
在今江苏宿迁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2宿迁县:白鹿湖“在县西南五十里, 由小河入泗”。
唐神龙元年(705)改显武县置,属绵州。治所在今四川江油市西南。开元二年(714)废入昌明县,寻复置。二十七年(739)又废。古县名。唐神龙元年(705年)改显武县置,治今四川省江油市西南。属绵州。开
在今江苏六合县东南一带长江滨。《左传》: 襄公十四年 (前559) 秋,“楚子为庸浦之役故,子囊师于棠,以伐吴。吴人不出而还。子囊殿,以吴为不能而弗儆。吴人自皋舟之隘要而击之。楚人不能相救,吴人败之,
亦作纔口关。北宋置,在今甘肃定西县西北四十里纔口乡。西通兰州,北通靖远,为往来交通要道。明成化中置巡司于此,清裁。
①东晋义熙元年(405)置,治所在虞县(今安徽怀远县南马头城乡)。《宋书·州郡志》:“因山形立名。”南朝宋属南豫州。辖境相当今安徽怀远县等县地。后属徐州。南齐移治己吾县(今怀远县西南孔岗乡)。后迁治蕲
即蒲华。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。《明史·西域传》: 卜花儿“在撒马儿罕西北七百余里。城居平川,周十余里, 户万计”。永乐十三年(1415),陈诚出使至此。
即五代后晋,为石敬瑭所建,故后人以其姓氏冠于国号前,称石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