扪磋纳宗
即错拉。今西藏错那县。清乾隆《西域同文志》卷18:“西番(藏)语:扪, 旧地名。磋纳,湖边也。于扪地滨湖建城,故名。”
即错拉。今西藏错那县。清乾隆《西域同文志》卷18:“西番(藏)语:扪, 旧地名。磋纳,湖边也。于扪地滨湖建城,故名。”
春秋宋邑,在今河南虞城县东北。《春秋》:僖公二年(前658),“齐寺人貂始漏师于多鱼”,即此。古邑名。春秋宋邑。在今河南省虞城县东北。《左传》僖公二年(前658年):“齐寺人貂始漏师于多鱼。”即此。
在今上海市崇明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太仓州崇明县“三沙”条记:三爿沙“向为三沙门户。《志》云,三爿沙孤立海中,倭贼从东北大洋而来,必经此沙。南行则苏、松及宁、绍、台、温之界也”。
①在今江西黎川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6建昌府新城县: 高寨在 “县东南三里。唐末危全讽起兵常屯据于此。今堙”。②即今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南高寨乡。明 《西宁卫志》 卷2: 卫城 “东二十五里有傅家
明洪武六年(1373)改卢山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置,属贵州卫。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西南七十里卢山镇。正统三年(1438)改属贵州宣慰司。后属定番州。清康熙四十年(1701)裁。
①清置,属洮南府。在今吉林镇赉县西南到保镇西高平村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洮南府: “府北德勒顺昭至高平镇赴靖安。”②即今四川蓬溪县南高坪镇。清嘉庆 《四川通志》 卷29蓬溪县: 高平镇 “在县西南一百
在今湖南岳阳市南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9岳州府“巴丘山”条下:九龟山“水际有九山相连”。《清一统志·岳州府一》 “白鹤山”条下:九龟山“九山相连,形如龟,滨洞庭。以形似名”。
①即大峨眉、中峨眉、小峨眉山的合称。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46嘉定府:小峨山“此山与中峨、峨眉相连,故峨眉亦名大峨,是为三峨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2峨眉县:三峨山,“《志》云:大峨山在县
在今台湾省基隆港东北,和平岛南。因与和平岛间的水道狭窄似八尺之门而得名。今为基隆市中正区公所驻地。村名。在福建省福鼎市中部、沙埕港峡口两岸。人口260。北岸属桐山镇,南岸属白琳镇。远眺峡口仅百尺之宽,
西晋改辽东郡置,属平州。治所在襄平县(即今辽宁辽阳市老城)。辖境相当今辽宁太子河以东以南,鸭绿江以西地区。后复为郡。西晋改辽东郡置,治襄平(今辽宁辽阳市)。后复为郡。
①又称东路右翼中右旗。清康熙五十一年(1712)设,属蒙古车臣汗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肯特省达尔汗东南。②原属土谢图汗部,清雍正九年(1731)改属赛音诺颜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后杭爱省查干苏木一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