揭阳岭
即揭阳山,又作揭杨。今广东揭东、揭西县北莲花山东支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9: 循州兴宁县“有揭阳山”。裴渊 《广州记》 作 “揭杨”,列为五岭之一。
(1)古山名。在今广东省揭西县西北。为广东与福建必经之地。裴渊《广州记》将其替代都庞岭而列为五岭之一,与众说有异。(2)即“莲花山(1)(5)”。
即揭阳山,又作揭杨。今广东揭东、揭西县北莲花山东支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9: 循州兴宁县“有揭阳山”。裴渊 《广州记》 作 “揭杨”,列为五岭之一。
(1)古山名。在今广东省揭西县西北。为广东与福建必经之地。裴渊《广州记》将其替代都庞岭而列为五岭之一,与众说有异。(2)即“莲花山(1)(5)”。
即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东北黄旗海。《资治通鉴》:隋开皇十九年(599)征突厥都蓝可汗,高颎军“至族蠡山,与突厥遇,交战七日,大破之;追奔至乞伏泊,复破之”。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右翼前旗东北黄旗海。
清置,属沧州。在今河北沧州市西南二十里西砖河村。后设游击驻防于此。
明置,在今湖北罗田县西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罗田县“岐岭关”条下:“又平湖关,在县西北,抵黄冈县界。”
又名德胜岭。即今河北滦平县南十八盘岭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“松山州” 后附宋王曾 《上契丹事》 曰: “又度德胜岭,盘道数层,俗名思乡岭,八十里至新馆。”
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北平淮门外四望山下,西临长江。《晋书·温峤传》:东晋咸和三年(328),温峤讨苏峻,“于四望矶筑垒以逼贼”,即此。在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北平淮门外四望山下,西临长江。《晋书·温峤传》:东晋
今四川邛崃市东境之斜江河。《元和志》 卷31安仁县: 斜江水 “经县南五里”。《寰宇记》 卷75安仁县: 斜江水 “在县南五里。大邑县鹤鸣山来,斜流过县,又东流蜀州新津县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1邛州:
北宋开宝六年(973)以大昌县盐泉所置,治所在今四川巫溪县北八里前河乡(门洞)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广记》卷53大宁县:“与治侧永安城相对,取安宁之义也。”端拱元年(988)徙治今巫溪县。元至元二十年(12
在今湖北宜昌市西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峡州:“本治下牢戍。”即此。
在今福建连江县东马祖列岛。明郑和下西洋经此。古岛屿名。即今福建省连江县东马祖列岛。明郑和下西洋经此。
即今四川乐山市金口河区金河镇。民国《峨边县志》 卷2: 金口河场 “在县西北一百二十里”。为大渡河上重要集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