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攸县

攸县

西汉置,属长沙国。治所在今湖南攸县东攸水南。以北有攸溪为名。东汉属长沙郡。南朝齐属湘东郡。梁、陈间改为攸水县。唐武德四年(621)复置,为南云州治。贞观元年(627)州废,县属衡州。五代梁时迁今攸县治,改属潭州。元元贞元年(1295)升为攸州, 明洪武二年(1369)复降为县,属长沙府。民国初属湖南湘江道。1922年直属湖南省。


在湖南省东部、湘江支流洣水流域,东毗江西省。属株洲市。面积 2651 平方千米。人口75.1万。辖10镇、20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西汉高祖五年(前202年)置攸县,治今县城东北;并置容陵县,治今攸县阴山港。均属长沙国。东汉属长沙郡。三国吴改容陵县为阴山县,属湘东郡。南朝齐攸县亦属湘东郡。南朝梁天监中析阴山县置湘潭县,治所在今攸县境,属湘东郡。南朝梁、陈时改攸县为攸水县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省攸水、阴山县入湘潭县,属衡州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析置攸县,并置南云州。贞观元年(627年)废南云州,属衡州。五代治所徙今城关镇。元元贞元年(1295年)升为攸州,属潭州路。天历二年(1329年)属天临路。明洪武三年(1370年)降攸州为攸县,属长沙府。1914年属湘江道,1922年直属省。1949年属衡阳专区,1952年属湘潭专区。1968年属湘潭地区,1983年后属株洲市。《水经注·洣水》谓,攸县“北带攸溪,盖即溪以名县”。地处湘东山地,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递降。攸水及支流洣水流经境内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有稻、油菜籽、生姜、辣椒、烟草、柑橘、鲜鱼、生猪。特产攸县麻鸭。林产有松、杉、竹、油茶。矿产有煤、铁、钨、长石等。有化工、机械、冶炼、造纸、皮革、副食品加工、采矿等工业。湘东铁路纵贯县境,106国道、攸衡公路交错境内。攸水、洣水可通航。名胜古迹有司空山、灵龟峰、阳升观、宝宁寺等。纪念地有苏维埃兵工厂旧址、谭震林故居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容溪

    即今四川垫江县东之高滩河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79梁山军: 容溪水,“ 《元和郡县志》: 在忠州之故桂溪县”。《寰宇记》 卷149桂溪县: 容溪水 “在县南三里,西流入垫江 (县) 界”。

  • 池江铺

    即今江西大余县东北五十里池江镇。光绪《大清一统舆图》大庾县东北有“池江铺”。

  • 郁 (鬱) 县

    南朝宋泰始七年 (471) 置,为西海郡治。治所在今江苏连云港市东南南城镇。南齐改为都昌县。

  • 东横山

    在今浙江天台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天台县:东横山“在县东十里,天台山足也,俗名覆船山。其上坦夷可三十顷”。

  • 麻垛镇

    即今江苏涟水县西北麻垛乡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 安东县: “麻垛镇在城西北四十里。”

  • 七里河

    ①在今山西原平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0崞县:七里河“在县北,南流入于滹沱河”。②在今山东青州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5青州府益都县:“七里河在府南。源出劈山之阴。又有石井水,亦出劈山,流经废广县城东,七

  • 白石潭

    亦作白石漈。即白石镇。在今广西灵川县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:灵川县南有白石潭巡检司。

  • 陈行镇

    即今上海市闵行区东二十四里陈行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上海县:“陈行镇在城东南二十四里。”

  • 孟克图岭

    在今新疆昌吉市南。《清一统志·迪化州》: 孟克图岭 “在昌吉县南。山脉自哈屯博克达山,东行三百余里,至此冈峦特峻”。清徐松 《西域水道记》 卷3: 孟克图岭,“准语,孟克,经久之意。山雪经年不消,故名

  • 加查宗

    在今西藏加查县东北。原西藏地方政府设加查宗。“加查”,藏语意为汉盐。相传文成公主路过此地时,把一块盐放在一个山洞里,从此就从洞里流出了盐水。1960年与拉绥谿合并设加查县。驻仲坝。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