斗塘隘
在今江西吉安市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吉安府二》:斗塘隘“在庐陵县西北九十里,地界安福、吉水,兼通袁州府及新喻县”。
在今江西吉安市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吉安府二》:斗塘隘“在庐陵县西北九十里,地界安福、吉水,兼通袁州府及新喻县”。
南宋绍熙五年(1194)改明州置,治所在鄞县(今浙江宁波市)。以年号为名。辖境相当今浙江宁波、鄞县、慈溪、奉化、象山等市县及舟山群岛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)改为庆元路。宋、元时均置市舶司于此,为重要
又名鄢水、夷水。即今湖北西北部蛮河。为汉水支流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 “夷水,蛮水也。桓温父名夷,改曰蛮水。” 《资治通鉴》: 唐建中二年(781),“ (梁) 崇义遣其将翟晖、杜少城逆战于蛮水,(李)
亦作塘堆城。在今安徽滁州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9滁州: 塘惟城 “在州南三十里。又南十里有龚家城。又蒋家城,在州东南五十三里。《志》云: 三城皆傍湖泽。相传南唐筑瓦梁堰以拒北师,水势横溢,居民筑此城
①又名修水。即今河北西北部之洋河。源于内蒙古兴和县西,南流经河北尚义、怀安、万全、宣化等县,至涿鹿县东入桑干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代郡且如县:“于延水出塞外。”《水经·㶟水注》:于延水“出
在今浙江青田县南瓯江对岸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青田县: 披云山 “在县南三里。大溪经其北,县之水口山也”。
即浪噶子。今西藏浪卡子县。清松筠《丁已秋阅吟·朗噶孜》诗注:“朗噶孜本名那噶尔孜。番(藏)语:那, 鼻也。噶尔, 白也。孜,高也。白山鼻上桑砌营官寨,形似佛头。”
①亦作析阳郡。北魏置,属析州 (淅州)。治所在西析阳县 (今河南西峡县)。北周改西析阳县为中乡县。辖境相当今河南西峡县地。隋开皇初废。②隋大业初改淅州置,治所在南乡县 (今河南淅川县南丹江水库内)。辖
在今河北玉田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玉田县:后湖庄,“《屯政考》:县有清庄坞,导河可由后湖庄,疏河可田,三里屯及大泉、小泉,引泉可田也”。
一作亦耳麻不莫剌山。古名积石山。即今青海东南部之阿尼马卿山。《清一统志·青海厄鲁特》:积石山,“《元史河源附录》:吐蕃朶甘斯东北有大雪山,其山最高,名伊拉玛博啰”。
一作汴水。即今河南荥阳市西索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河南郡荥阳:“卞水、冯池皆在西南。”古水名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指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南索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