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新建县

新建县

①三国吴太平二年 (257) 分临汝县置,属临川郡。治所在今江西乐安县北龚坊乡大垄村。南朝梁改属巴山郡。隋开皇九年 (589) 平陈废。

②南齐置,属高兴郡。治所当在今广东化州市境。隋开皇时废。

③南朝梁、陈间改新熙县置,属新会郡。治所在今广东新会市境。隋开皇十年 (590) 废入新会县。

④北宋太平兴国六年 (981) 析南昌县置,与南昌县同为洪州治。治所即今江西南昌市。《郡县释名》 江西卷上: “太平兴国中置新建县,取南昌旧地而新建之也。” 南宋为隆兴府治。元为龙兴路治。明、清时与南昌县并为江西省及南昌府治。民国初为江西豫章道治。1927年直属江西省。1935年迁治今新建县南松湖镇。1945年又迁今新建县北乐化。1949年迁治南昌县西北瀛上村; 1951年迁治今新建县南生米镇; 1961年迁今新建县 (长堎镇)。


(1)古县名。三国吴太平二年(257年)分临汝县置,治今江西省乐安市西北,属临川郡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废入崇仁县。(2)今县名。在江西省中北部、赣江下游西岸,东北滨临鄱阳湖。属南昌市。县境被南昌市区分割为南北两部分。面积2338平方千米。人口66.5万。辖10镇、9乡。县人民政府驻长堎镇。汉至南朝为南昌县地,隋为豫章县地。唐贞元中豫章县复名南昌县。北宋太平兴国六年(981年),析南昌县西北十六乡(前西昌县地)置新建县,寓“旧地新建”之意,《郡县释名》江西卷上:“太平兴国中置新建县,取南昌旧地而新建之也。”县治石头津(在今南昌市西郊),属洪州。南宋隆兴元年(1163年)属隆兴府。元隶龙兴路。明属南昌府,洪武三年(1370年)迁治南昌城与南昌县同城而治。1912年直属江西省。1914年隶豫章道。1927年复属江西省,并析城区置南昌市。1935年县治迁驻松湖街。1945年迁治乐化汪家。1949年迁治瀛上熊村,属南昌专区。1951年迁治生米街。1961年迁治长头堎。1958年隶南昌市,1961年属宜春专区,1971年复隶南昌市。地处赣江下游鄱阳湖平原,西部有低山丘陵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稻、小麦、豆类、薯类、棉花、芝麻等。特产藠头、黄花,盛产中药材蔓荆子。为国家优质大米、商品猪、商品鱼生产基地县和省油菜、花生生产重点县。有石英、红石、花岗石等矿。工业有机械、电机、陶瓷、水泥、开关、纺织、食品、酿造、乳胶等。新祺周辟建有桑海经济技术开发区。京九铁路纵贯中部,有昌九高速公路和105、316、320国道等公路,赣江水运经鄱阳湖可入长江。有民航南昌昌北机场。名胜古迹有西山、上天峰、桃花岭、玉隆万寿宫、梦山罕王庙、朱权墓、昌邑王古城遗址、汉䣗金城遗址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北兰镇

    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北大环江东岸。明属思恩县,于此置北兰镇巡司。

  • 和兜山

    在今内蒙古阴山山脉东段。《魏书·世祖纪》: 始光三年 (426),拓拔焘北伐,“西至五原,田于阴山,东至和兜山”。古山名。确址不详。疑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阴山山脉东首。北魏始光三年(426年),拓跋焘自云

  • 昌八里

    即彰八里。初见于 《突厥大词典》,为回鹘五城之一。或谓即唐张堡城守捉。即今新疆昌吉市。《元史·耶律希亮传》: 耶律希亮 “至昌八里城”。即此。

  • 桦皮沟

    亦作桦皮川。在今黑龙江桦川县南。清拟设桦川县以此名。

  • 秃鲁站

    即元秃鲁兀、端州站。在今朝鲜咸镜南道端川西十三里旧城。明《辽东志》卷9:开原东陆路至朝鲜后门有“秃鲁”站。后废。

  • 鄯善郡

    隋大业五年 (585) 置,治所在鄯善城(今新疆若羌县东北罗布泊西岸)。隋末废。隋大业五年(609年)置,治鄯善城(今新疆若羌县)。辖境相当今阿尔金山脉以北、库鲁克塔格山脉以南、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。隋

  • 永济县

    ①唐大历七年(772)分临清县置,属贝州。治所在今山东冠县北北馆陶。北宋熙宁五年(1072)并入馆陶县,为永济镇。《元和志》卷16永济县:“大历七年, 田承嗣奏于张桥行市置,西并永济渠,故以为名。”②

  • 三河砦

    北宋政和三年(1113)改三女砦置,属沧州清池县。在今天津市西。金废。

  • 嵩阳书院

    在今河南登封市北五里。五代周改嵩阳观为太乙书院。北宋改名太室书院,后改为嵩阳书院。程颢、程颐曾讲学于此。与睢阳书院、岳麓书院、白鹿洞书院并称四大书院。元改为嵩阳宫。清复为嵩阳书院。在河南省登封市区北、

  • 平源镇

    北宋置,属盱眙县。在今江苏盱眙县东六十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