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昌国县

昌国县

①西汉置,属齐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南五里昌城村。东汉属齐国。南朝宋废。

②南朝宋改临朐县置,属齐郡。治所即今山东临朐县。隋开皇六年 (586) 改名逢山县,大业初复名临朐县。

③南齐置,为宋平郡治。治所即今越南河内市。隋开皇初废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属道州。治所在今越南永富省福安一带。贞观十年 (636)废。

④东魏武定元年 (543) 置,属齐郡。治所在雁门川 (今山西繁峙县西)。北齐废。

⑤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属道州。治所在今越南永富省福安东南。贞观十年 (636) 废入平道县。

⑥北宋熙宁六年 (1073) 分鄞县置,属明州。治所即今浙江舟山市定海区城关镇。南宋属庆元府。《宋史·高宗纪一》: 建炎三年 (1129) 金兀术犯临安府,高宗乘楼船逃至海上,“次昌国县”。元属庆元路,至元十五年 (1278) 改为昌国州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 复改昌国县,属明州府。二十年 (1387)废。


古县名。(1)西汉置,治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南。属齐郡。南朝宋废。(2)南朝宋改临朐县置,治今山东省临朐县。属齐郡。隋废。(3)南朝齐置,治今越南河内市。属交州。隋初废。(4)东魏武定元年(543年)置,治雁门川(今山西繁峙县西)。属武州。北齐废。(5)北宋熙宁六年(1073年)析鄞县置,治今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。属明州。南宋属庆元府。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改为州。十七年复置县隶州。二十七年废县存州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仍降为县。二十年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温德赫恩山

    在今吉林省吉林市西南。清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18: 温德赫恩 “祭祀祝板也。一曰温德亨山,又名望祭山。(吉林) 城西南九里。高一百五十步,周五里。每岁春秋于山上,望祭长白山之神。雍正十一年,建望祭殿

  • 北向户

    地区名。简称“北户”。泛指五岭以南中原王朝势力所及地区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二十六年(前221),秦地“南至北向户”,即此。因北回归线以南,居民往往向北开门户,故名。古地区名。简称北户。泛指五岭以南

  • 南屏村

    旧名沙尾。即今广东珠海市西南南屏镇。清同治 《广东图说》 卷9: 香山县有南屏村。

  • 唐石山

    在今福建建阳市西北境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7建阳县 “太平山” 条下: “县西有唐石山,一名大林谷。有巨石方广。相传唐时异人游此,因名。宋末,谢枋得自信州败走,入唐石山。”在福建省建阳市西北、麻沙镇西。

  • 淀流河集

    亦名汀流河镇。即今河北乐亭县西北二十五里汀流河镇。《清一统志·永平府二》: 淀流河集 “即古新安镇”。

  • 赵家渡

    亦名大渡、韩家渡、赵渡。即今四川金堂县。清嘉庆 《金堂县志》 卷2: 赵家渡 “古名大渡,又名韩滩。在治 (今成都市东北城厢镇) 东三十里三江镇,沱、湔、雒三水会”。

  • 大佛岩

    在今四川江津市西南石门镇西。清光绪《江津县志》卷2:大佛岩在“县西百里石门对岸大江边。古镌大佛于岩上,形高十丈许,左有石如净瓶,右如鹦鹉,佛居其中”。有大佛寺,明建。摩岩大佛一尊,高23.3米,雄伟壮

  • 牛佛渡

    亦作牛腹渡。即今四川富顺县东北七十里牛佛镇。为沱江水路交通要道,是富顺县大镇之一。《清史稿·胡中和传》:咸丰十一年(1861),“(李)永和窜踞富顺牛腹渡,两岸筑坚垒,背而阵”,与清军激战。

  • 伊水

    ①洛水支流。源出河南栾川县伏牛山北麓,东北流至偃师县南入洛水。《山海经·中山经·中次二经》:“蔓渠之山,其上多金玉,其下多竹箭。伊水出焉,而东流注于洛。”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弘农郡卢氏县:“熊耳山在东,

  • 经扶县

    1932年9月析河南光山县及湖北黄安、麻城二县地置,属河南省。治所在新集 (今河南新县治)。以国民党将领刘峙的号而命名。1947年改为新县。旧县名。1933年由河南省光山县南部和湖北省黄安(今红安)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