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昌都县

昌都县

1913年改昌都府置,属四川省。治所即今西藏昌都县。后属西康省。西藏地方政府设昌都宗。


在西藏自治区东部、横断山区,北接青海省。属昌都地区。面积1.1万平方千米。人口8.9万。辖3镇、12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昌都,系用汉字译写的藏语地名。曾译察木多、羌木多、昌多、叉木多、洽木多、喀木。元为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辖地。明属朵甘司行都指挥使司所辖。清统治该地称昌都为“察木多”。康熙五十八年(1719年)将今地敕封给昌都寺活佛帕巴拉呼图克图为香火地。清属(西藏)康区辖地;雍正五年(1727年)划归四川治理。1914年为川边特别区所辖。1928年归西康省(1955年撤销)管辖。1912年设昌都府,1913年废府改县。解放前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昌都宗。1960年与拉多宗合并,复设昌都县。属昌都专区,1970年属昌都地区。地处澜沧江与其两条主要河源扎曲和昂曲的流域。地势北高南低, 5000 米以上的高峰有80余座,平均海拔 3500 米左右。多高山峡谷地域,地形各异。属高原温带季风气候。山顶为牧场,山腰生长茂密的原始森林,谷地为肥沃农田。以农为主,牧业、林业均占相当比重。主产冬小麦、春小麦、青稞、豌豆、油菜籽、马铃薯等。畜产牦牛、犏牛、藏系绵羊、山羊、马匹等。森林覆盖率占县境面积的23%强,主要树种为杉、松、桦、柏。野生动物有鹿、獐、熊、猴、猞猁、水獭、旱獭、狐狸、岩羊、黄羊、雪鸡等。产冬虫夏草、贝母、知母、黄连、当归、大黄、雪莲等药材。矿产有金、铜、铅、锌、煤、铁、砷、石膏、石灰石、玉石等。建有电力、建材、水泥、皮革、地毯、粮油加工等,有民族手工艺品加工等。川藏公路经境内抵达拉萨;县驻地还是黑昌公路的起始点。名胜古迹有昌都降巴林寺、嘎玛寺、卡若文化遗址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浙源山

    在今江西婺源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8徽州府婺源县: 浙源山 “在县北七十一里。一名浙岭。高三百余仞,周二十五里。婺源诸水多西入鄱阳,惟此山之水东会休宁、祁门、黟县诸水,至歙浦,又会织溪、歙县之水,赴

  • 急兰丹

    即吉兰丹。在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东北部吉兰丹一带。《明史·外国列传》: “急兰丹,永乐九年,王麻哈剌查苦马儿遣使朝贡。十年命郑和赍敕奖其王,赉以锦绮、纱罗、綵帛。”

  • 骨嵬

    又作苦兀、苦夷、库野、库叶、库页。指分布在今俄罗斯萨哈林岛 (库页岛) 上的民族。《元史·世祖纪》: 至元二十 一年 (1284) 八月,“辛亥,征东招讨司聂古带言: ‘有旨进讨骨嵬,而阿里海牙、朵剌

  • 孝义桥

    ①在今江西临川市东北五里。是当地百姓为纪念“卧冰求鲤”的王祥而建。桥下池畔原有“晋王祥卧冰地”石碑一块,今不存。桥西原有孝义寺,内有王祥塑像。今寺已毁,桥仍完好。②在今河南巩义市西东洛河上。《新唐书·

  • 春秋秦地。在今陕西白水县境。《左传》:文公二年(前625),晋等伐秦,“取汪及彭衙而还”。汪当与彭衙相近。一说汪在澄城县境。古邑名。春秋秦邑。在今陕西省白水县境,一说在今澄城县境。《左传》文公二年(前

  • 普梅汛

    在今云南富宁县西南。清时有千总驻防。

  • 白田头山

    在今湖南沅陵县西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沅陵县“南山”条下:白田头山“乱峰嵯峨。每雪霁后,山头积素,望若图画”。

  • 西宁堡

    ①明置,属广宁卫。即今辽宁盘山县东南西牛堡城子。明《辽东志》卷3:“西宁堡官军四百七员名,堡东布花堡可屯兵,堡西河湾空可按伏。”②即今四川雷波县东北西宁镇。清嘉庆《马边厅志》:西宁堡“去边城九十里。在

  • 开方口

    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南。《宋书·柳元景传》:元嘉二十七年(450)北伐,庞法起等度铁岭山,“次开方口”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烛水“历涧东北出谓之开方口”。即此。

  • 小岘山

    ①在今安徽肥东县东。《舆地纪胜》卷45庐州:小岘山“在梁县东南四十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合肥县:小岘山,“《志》云:在县东七十里,盖黄山之支陇也。有山口曰余岘,道出全椒”。②又名昭关山。在今安徽含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