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安卫
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 置,属贵州都司。治所即今贵州盘县特区。二十二年 (1389) 升为军民指挥使司。清康熙二十六年 (1687) 废。
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置,治今贵州省盘县。属云南都司。二十二年升为军民指挥使司。清康熙二十六年(1687年)废。
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 置,属贵州都司。治所即今贵州盘县特区。二十二年 (1389) 升为军民指挥使司。清康熙二十六年 (1687) 废。
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置,治今贵州省盘县。属云南都司。二十二年升为军民指挥使司。清康熙二十六年(1687年)废。
①北宋废永乐县置,属河东县。在今山西芮城县西南三十二里永乐镇。②清置,属泾阳县。即今陕西泾阳县东永乐镇。③即今黑龙江省肇州县西北永乐镇。民国熊知白《东北县治纪要》黑龙江省肇州县:“县属永乐镇,别名三道
在今广东广州市东郊萝岗洞萝峰山下。书院东为萝峰寺,又名萝坑寺,旧称种德庵。南宋钟启初(字圣德,号玉岩)青少年时庵西读书,后入仕官至参议中书省兼知政事。嘉定十二年(1219)还乡,在庵西筑萝坑精舍,为讲
在今四川乐山市城内。《清一统志·嘉定府一》:方响洞“在乐山县儒学前东百步许。水从洞出,甃为大井,声若环佩,锵然有韵,旧名丁东水”。北宋黄庭坚改为方响洞,作诗云:“古人题作丁东水,自古丁东直至今。我为更
春秋时宋国都城商丘(今河南商丘县南)南门。《左传》:昭公二十一年(前521),“华氏居卢门, 以南里叛”。春秋宋国都城(今河南商丘市南)南门。《左传》昭公二十一年(前521年):“华氏居卢门,以南里叛
①即今安徽阜南县东北四十里铺乡。清初为阜阳至颍上驿站。②即今陕西绥德县北四十里铺镇。清光绪《绥德州志》卷2:四十里铺“在城北,即宋时开光堡”。
清雍正十三年(1735)置, 为普洱府治。治所即今云南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。民国《云南省宁洱县地志资料》:“因境内有东、西洱河,故名宁洱, 以示区别。称之曰宁,取安定之义。”1913年废府,改为普洱县
1914年由原伊犁道袭置,属新疆省。治伊宁县(今新疆伊宁市)。辖境约当今新疆伊犁、塔城两地区(乌苏、沙湾、和布克赛尔三县除外)及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。1916年,塔城、额敏二县划归塔城道。1928年废。
①为五代吴越国杭州城(今浙江杭州市)南门。北宋改利涉门,南宋改嘉会门。②即江陵城(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)西门安澜门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8荆州府:江陵城“西门旧名龙山”。
亦名集宁海子、奇尔泊 希尔泊。即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东北之黄旗海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4大同府大同县: 威宁海子 “在府北塞下,属部驻牧处也。天顺中,石彪镇大同,请置城于威宁海,不果。成化十六年,王越袭
①隋开皇九年(589)以临川郡改置,治所在临川县(今江西临川市西)。大业初改为临川郡。唐武德五年(622)复为抚州,天宝元年(742)又改为临川郡。乾元元年(758)复为抚州。宝应元年(762)与县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