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今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西北贝江。为融江支流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9融县: 背江在 “县西北十里。《志》 云: 背江之水历石门山,流经罗城县界入柳江,盖即融江支流也”。《清一统志·柳州府》:背江“其源有
即今广东梅县东北松源镇。清光绪 《嘉应州志》 卷4: 松源堡在 “城东北一百七十里。重峦叠嶂,最为险要”。
唐武德元年(618)置,属南宁州。治所在今云南师宗县境。贞观八年(634)属郎州,开元五年(717)复属南宁州。天宝后废。唐羁縻县,武德元年(618年)置,治今云南省师宗县境。属羁縻南宁州,后属羁縻郎
又称样渠头甸。宋大理置,属善巨郡。在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)改通安州。大理置,治今云南省丽江市。属善巨郡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年)改为通安州。
北周末改南兖州置,治所在谯县 (今安徽亳州市)。据 《续通典》 称: “遥取古南亳之名以名州。”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为谯郡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为亳州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谯郡。乾元
在今北京宣武区和平门外。辽名海王村,金称海王庄。元、明设琉璃窑厂,以专供宫殿、庙宇琉璃瓦件而闻名,改称琉璃厂。清初古董、书商在此经营,乾隆年间因修四库全书,学者文人群集于京城,琉璃厂古籍碑帖、字画、金
在今浙江丽水市北丽阳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处州府:丽阳山在“府北七里。山下有溪,丽水之名以此”。
古山名。又称峡口山。在今青海省西宁市东湟水南北沿岸,为西宁、乐都往来咽喉。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:神爵元年(前61年),赵充国奏“治湟陿中道桥,令可至鲜水,以制西域”,即此。
在今黑龙江省五常市东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6五常厅:东“三十五里,六道冈屯”。
元至元十三年(1276)于乌蛮乌撒部地置乌撒路,治所即今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。二十四年(1287)置乌撒乌蒙宣慰司。辖境相当今贵州威宁、赫章县地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改为乌撒土府。清康熙五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