朗州
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改嵩州置,治所在武陵县 (今湖南常德市)。大业初改武陵郡。唐初复为朗州。天宝初又改为武陵郡,乾元初复为朗州。辖境相当今湖南常德市及汉寿、桃源县地。北宋大中祥符五年 (1012) 改为鼎州。
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改嵩州置,治武陵县(今湖南常德市)。唐辖境相当今湖南省常德、桃源、汉寿、沅江等市县地。北宋大中祥符五年(1012年)改为鼎州。濒洞庭湖,唐兴修水利工程,溉田甚多。五代末周行逢割据湖南,曾以此为根据地。
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改嵩州置,治所在武陵县 (今湖南常德市)。大业初改武陵郡。唐初复为朗州。天宝初又改为武陵郡,乾元初复为朗州。辖境相当今湖南常德市及汉寿、桃源县地。北宋大中祥符五年 (1012) 改为鼎州。
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改嵩州置,治武陵县(今湖南常德市)。唐辖境相当今湖南省常德、桃源、汉寿、沅江等市县地。北宋大中祥符五年(1012年)改为鼎州。濒洞庭湖,唐兴修水利工程,溉田甚多。五代末周行逢割据湖南,曾以此为根据地。
元泸州治。在今四川西昌市西南佑君镇 (西河)。《元史· 地理志》 沪州: “至段氏时,于热水甸立城, 名洟笼, 隶建昌。 宪宗时, 建内附,复叛,至元九年平之。十五年改洟笼为泸州。”
金置,属宣宁县。在今内蒙古凉城县东北岱海南。《长春真人西游记》卷上:“(七月)三日至下水。”王国维注云:“李庭《寓庵集》六:《夹谷公墓志铭》:公居西京下水镇深井村。”
即恩平江。今广东台山市北之潭江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新宁县(今台山市):“北有恩平江,一名长沙江。”
即今天津市东南陈塘庄。旧有津浦铁路良陈支线通此。
即今青海省东部之青海湖。《汉书· 王莽传》: 西汉元始五年 (5),中郎将平宪等奏言: “羌豪良愿等种,人口可万二千人,愿为内臣,献鲜水海、允谷盐池,平地美草皆予汉民,自居险阻处为藩蔽。”古湖名。即今
在今广东揭阳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潮州府揭阳县: 官溪隘 “在县南”。
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武峨州置,治所在武峨县 (今越南北太省太原东北武崖)。辖境相当今越南北太省南部地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武峨州。
即今西藏察隅县西北波罗。清末刘赞廷 《波密日记》: “由科麦县至察隅县,计程六百三十五里。由县治西南行,三十里俄京宿,一百二十里至波罗宿。” 即此。“波罗”,藏语意为搬回。相传当地人是从外地迁回来的。
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牛心寺后。清光绪《峨眉山图说》:“广福寺一名慈云寺,乃前牛心寺别院也。寺后绿阴簇抱,蔽于天日,为牛心岭。”
清置,在今四川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南六十里大峰门山之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