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李渡镇

李渡镇

①在今四川渠县南李渡乡。清同治《渠县志》卷4:李渡场在“县南隔江二十里,为大竹赴省大路”。

②即今四川涪陵市西北三十里长江北岸李渡镇。镇以长江津渡为名。清同治《涪州志》卷2:李渡“相传李白曾过此,因名”。


(1)在江西省进贤县西南部、抚河东岸。面积45.3平方千米。人口4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李家渡,人口 9000。传唐末李姓上京赶考,在此落难而定居,以摆渡为生,驻地故名李家渡。1949年属临川县李渡区,1958年设李渡公社。1969年由临川县划归进贤县,1984年改设李渡镇。为县粮食重点产区。盛产生猪、禽蛋、蜂蜜等。特产荸荠。有农机、医疗器械、毛笔、酿酒、花炮、化工等厂。所产李渡高粱酒、李渡毛笔著名。有公路接316国道,抚河水运可达南昌及鄱阳湖沿岸各港。(2)在重庆市涪陵区西北部、长江北岸。面积91.7平方千米。人口5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李渡,人口 1520。三峡库区淹没土地0.69平方千米,其中淹没耕地690亩,迁移人口 1523。相传唐代诗人李白在此渡江而得名。原名洪度和五龙镇,清光绪三十四年(1908年)置李渡镇。解放后沿用,1983年石马乡并入。1992年马鞍、白银乡并入建李渡镇。产稻、玉米、小麦、油菜籽、蚕茧等。特产青菜头。有建材、化工等厂。川东造船厂驻此。319国道、涪长公路横贯全境。(3)在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东南部。为区内惟一跨嘉陵江两岸的镇。面积25平方千米。人口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李渡,人口 4260。清于今址设渡口,由李姓摆渡,故名。清乾隆年间设主簿署,光绪分置县。1949年为李渡乡,属南充县。1958年改公社,1984年置镇。1992年新场、土门、羊口三乡并入。1993年改属嘉陵区。1994年土门乡划出。盛产蔬菜、西瓜,并产柑橘、蚕茧。有造纸、机械、机砖、缫丝、制糖等厂。有区土陶厂、区阀门厂、机械厂。渝南公路经此。嘉陵江上通广元,下达重庆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游河镇寨

    一名游河镇。即今河南信阳县 (平桥镇) 西北五十三里游河乡。民国 《重修信阳县志》 卷6 《塞堡》: 游河镇寨 “即安怀寨。居民约三百余户。咸同中……修筑”。

  • 上庸郡

    ①东汉建安二十二年(217)置,属荆州。治所在上庸县(今湖北竹山县西南四十里堵水北岸)。三国魏黄初元年(220)并入新城郡。太和二年(228)复置。西晋辖境约当今湖北竹山、竹溪二县,十堰市及陕西平利、

  • 敬武县

    西汉置,属巨鹿郡。治所在今河北赵县东北。东汉废。《水经·浊漳水注》: 白渠水 “又东径敬武县故城北。按 《地理志》: 巨鹿之属县也。汉元帝封女敬武公主为汤沐邑。阚骃 《十三州记》 曰: 杨氏县 (今晋

  • 同夏县

    南朝梁大同元年(535)升武帝出生地同夏里为县。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十五里。陈属建兴郡。隋废。

  • 绛山

    ①在今山西绛县西北,与曲沃县接界。《水经·浍水注》: “ (绛) 水出绛山东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卷41绛县: 绛山 “山出铁,亦名紫金山。……绛水出其谷内”。②在今山东龙口市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登州府》:

  • 海剌儿千户所

    明永乐三年 (1405)置,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海拉尔河地区。《明太宗实录》: 永乐三年十月,“设海剌儿千户所,以来朝野人头目把秃等为千百户”。后废。明永乐三年(1405年)置,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海拉尔

  • 杭川驿

    即今福建光泽县治杭川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光泽县: 杭川驿 “县治西。宋置。熙宁中,迁县治南。明朝洪武六年迁今所”。

  • 马村河

    在今河北高碑店市西南。《宋史·河渠志五》:咸平五年(1002),修塘堤拥鲍河开渠入顺安军、威鲁军,诏莫州部署石普并护其役,“引军壁马村以西,开凿深广,是以张大军势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新城县:马村河“

  • 铅山

    ①在今江西铅山县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107信州铅山县: 铅山 “在县 (治今永平镇) 西北七里,又名桂阳山。《旧经》 云,山出铅。先置信州之时铸钱,百姓开采得铅,什而税一。建中元年封禁,贞元间置永平监。

  • 桦门堡

    在今山西天镇县东北约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4大同府: 桦门堡 “在新平东二十里,万历九年设,十九年增修,周不及一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