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杞县

杞县

五代晋改雍丘县置,属开封府。治所即今河南杞县。后汉复为雍丘县。金正隆后又改为杞县。元初河决,徙治于今县北二里,属汴梁路。明还治今杞县,属开封府。民国初属河南开封道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


在河南省东部。属开封市。面积 1248 平方千米。人口104万。辖8镇、13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因古时境内多杞柳,故名。《史记·陈杞世家》:“周武王克殷纣,求禹之后,得东楼公,封之于杞,以奉夏后氏祀。”为杞国,都雍丘(即今杞县城)。春秋宋称雍丘邑。秦置雍丘县(治今杞县县城)。北魏孝昌末为阳夏郡治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废阳夏郡,十六年置杞州,大业三年(607年)废州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复置杞州,贞观元年(627年)废。五代晋改雍丘县为杞县,汉复名雍丘县。金正隆后复称杞县。元属汴梁路。明、清属开封府。1913年属豫东道,1914年属开封道,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49年属陈留专区,1952年属郑州专区。1955年属开封专区,1969年属开封地区,1983年属开封市。地处沙地沙丘平原区。惠济河、淤泥河、铁底河流经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主产小麦、棉花、花生、玉米等,特产酱红萝卜。有毛纺织、化肥、机修、粮油加工等厂。朝杞地方铁路和106国道、郑永、开杞、兰杞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虎丘寺、鹿台岗遗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吴公台

    一名鸡台。又名弩台。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四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23扬州江都县:吴公台“在县西北四里。沈庆之攻竟陵王诞所筑弩台也。后陈将吴明彻围北齐东广州刺史敬子猷,增筑之,以射城内,号吴公台”。《隋书·炀

  • 新野郡

    ①西晋永宁元年 (301) 置,治所在新野县 (今河南新野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邓州、信阳二市与新野、唐河、桐柏、信阳等县及湖北随州、枣阳、广水等市地。南朝宋辖境缩小。北魏太和二十二年 (498) 移治

  • 玄池

    又名烘和图池。即今哈萨克斯坦东部之斋桑泊。

  • 浮石墟

    即今广西融安县南浮石镇。清乾隆 《柳州府志》 卷6融县: “浮石墟在浮石塘。”

  • 平西砦

    北宋置,在今甘肃定西县西北六十里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:会州平西砦“绍圣四年赐名,地本青石峡,属熙河路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9安定县:平西砦“明初洪武二年,元故将扩廓袭兰巩境内。三年遣徐达等御之,达至平西,

  • 乌竹岭寨

    即今浙江东阳市东北怀鲁乡乌竹岭头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东阳县:乌竹岭寨“在乌竹岭上。嘉靖三十七年置。其北接鹭鹚岭,达诸暨县界之乌岩;其南接嵩岭诸山,实为要隘”。

  • 弥兰大河

    即今印度河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附“广州通海夷道”: “ (提��国) 其国有弥兰大河, 一曰新头河, 自北渤昆国来, 西流至提��国北, 入于

  • 史家岗

    即今山西定襄县东史家岗乡。同蒲铁路忻窑支线旧有支线通此。

  • 楠木村

    又作南木园、楠木园。即今湖北巴东县西楠木园镇。明嘉靖 《归州全志》 卷2 《坊市》: “楠木村,(巴东) 县西五十里,临大江。”

  • 象河山

    在今湖北省荆门市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78荆门军: 象河山 “在长林县北七十里。有普安寺。有泉,是为象河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荆门州: 象河山“上有城垒,势极险峻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