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氏县
①春秋晋置,治所在今山西洪洞县东南十五里范村东古城址。西汉改置杨县。
②西汉置,属巨鹿郡。治所即今河北宁晋县。西晋废。
古县名。(1)春秋晋顷公十二年(前514年),魏献子分羊舌氏采邑置,以“僚安为杨氏县大夫”(《左传》昭公二十八年),治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范村。西汉改为杨县。(2)西汉置,治今河北省宁晋县。属巨鹿郡。西晋废。
①春秋晋置,治所在今山西洪洞县东南十五里范村东古城址。西汉改置杨县。
②西汉置,属巨鹿郡。治所即今河北宁晋县。西晋废。
古县名。(1)春秋晋顷公十二年(前514年),魏献子分羊舌氏采邑置,以“僚安为杨氏县大夫”(《左传》昭公二十八年),治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范村。西汉改为杨县。(2)西汉置,治今河北省宁晋县。属巨鹿郡。西晋废。
清末为呼伦贝尔副都统辖地。1915年划为 “特别区域”,直接归中华民国中央政府节制,并受黑龙江省监督。1920年取消 “特别区域”,呼伦贝尔副都统专辖蒙旗事宜。1932年伪满洲国在此设兴安北分省。19
一作尺铸山。在今安徽芜湖市东郊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太平州:赤铸山“在芜湖县东北八里。《旧经》云,楚干将铸剑之地”。又楚干将墓,“《图经》云,在赤铸山”。
即今安徽寿县西南正阳镇,与颍上县西正阳镇隔淮河相对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北宋熙宁七年 (1074) 改南山堡置,属河州。在今甘肃临夏县东南。元废。
一作潾山县。南朝梁大同三年(537)置,为邻州治。治所在今四川大竹县东南。一说在今大竹县西南牌坊场。《寰宇记》卷138渠州:邻山县“以山名之”。隋开皇初废。唐武德元年(618)复置, 为邻州治。八年(
1940年伪满置,省会通化县 (今吉林通化市)。辖境相当今吉林通化、临江、长白、抚松、集安、辉南、柳河、靖宇等市县地。1945年日军投降后废。
传说为黄帝都城。在今河南新郑市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黄帝者,少典之子。”《集解》:徐广曰,“号有熊”。谯周曰,“有熊国君,少典之子也”。《水经·洧水注》 引皇甫谧《帝王世纪》云:“或言县故有熊氏之墟
在今江西余干县西北。南宋乾道中范成大去岭南,途经此。《骖鸾录》:乾道癸已(1173)“闰(正)月一日,宿邬子口。邬子者,鄱阳湖尾也……(二日)发船邬子,宿范家池”。在今江西省余干县西北。南宋乾道中范成
古河名。在今河北清河县西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清河郡信成县:“张甲河首受屯氏别河,东北至蓨入漳水。”今湮。
明置,在今湖北蒲圻市东北官塘驿镇。清乾隆二十年 (1755) 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