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松州

松州

①隋开皇九年 (589) 置,治所宜昌县 (今湖北宜昌县西北长江南岸)。辖境相当今湖北宜昌县部分地。十一年 (591) 废。

②隋开皇九年 (589) 置,治所在澧阳县 (今湖南澧县东南)。寻改为澧州。

③唐武德元年 (618) 置,治所在嘉诚县 (今四川松潘县)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松州: “取州界甘松岭为名。” 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松州: “以地产甘松名。”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交川郡,乾元元年 (758)复为松州。盛时辖境相当今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大部分地区及青海久治、玛曲一带。广德元年 (763) 以地属吐蕃。

④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治所在松阳县 (今浙江松阳县西北二十四里古市镇)。辖境相当今浙江松阳县。武德八年 (625) 废。

⑤蒙古中统三年 (1262) 置,属上都路。治所在松山县 (今内蒙古赤峰市西南)。明初废。

⑥元于故松州置,属松潘宕叠威茂州安抚司。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。明洪武十二年 (1379) 兼置松州卫。二十年 (1387) 废。


(1)隋开皇九年(589年)废义阳郡置,治澧阳县(今湖南澧县澧水南太和村)。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澧县一带。旋改澧州。(2)唐武德元年(618年)析扶州、会川地置,以甘松岭为名。治嘉诚县(今松潘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松潘、黑水等县地。贞观二年(628年)置都督府,都督羌族部落崌、懿、嵯、阔、麟、雅二十五羁縻州,仪凤二年(677年)都督三十州,天宝十二载(753年)都督一百零四州。广德元年(763年)地入吐蕃。(3)唐武德四年置,治松阳县(今浙江遂昌县东南)。八年废。(4)蒙古中统三年(1262年)置,治松山县(今内蒙古赤峰市西南小城子屯)。至元二年(1265年)省县入州。明初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石壁

    ①即今福建宁化县西三十六里石碧。晋、唐时中原战乱,不少中原人士为躲避战乱来此,或又经此转徙其他地方,故石壁有客家祖地之称。②在今江西大余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南安府大庾县:石壁“亦在城东一里。下临章

  • 西铭

    即今山西太原市北郊区西南西铭乡。同蒲铁路有支线通此。

  • 塌场口

    在今山东鱼台县 (谷亭镇) 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2鱼台县: 塌场口 “旧为运道所经。永乐九年,刑部侍郎金纯浚元人运河故道,引汴水自开封入鱼台塌场口,会汶水经徐、吕二洪入淮。汶水即泗水也。嘉靖九年,黄

  • 辽南京皇城

    在今北京市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南京析津府载:“大内在西南隅。皇城内有景宗、圣宗御容殿二,东曰宣和,南曰大内。……皇城西门曰显西,设而不开;北曰子北。西城巅有凉殿,东北隅有燕角楼。坊市、廨舍、寺观,盖不

  • 铜釜山

    在今浙江武义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3武义县: 铜釜山在 “县西三十里。群山环列,至为阻险。正统间,括寇起,居民结寨于其上,曰铜釜寨”。

  • 苍梧

    地区名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舜“南巡狩,崩于苍梧之野”。其地当在今湖南九嶷山以南广西贺江、桂江、郁江区域。古地区名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舜“南巡狩,崩于苍梧之野”。其地约当今湖南省九嶷山以南至广西贺江

  • 勐 (猛) 混

    即勐昏。今云南勐海县南三十里勐混乡。明、清为版纳勐混驻地。傣语 “勐” 为平坝,“混” 为倒流,意即河水倒流的坝子。

  • 金包里 (?)

    即今台湾省台北县东北金山乡。 本凯达格兰族金包里社。清代为金包里街。据陈汉光《台北县地名研究初稿》 (载 《台北县文献丛辑 (一)》说: “当地人李宝同言: ‘金包里’ 三字的读音,就是凯达格兰语 ‘

  • 讷钦哈达卡伦

    清光绪末置,属瑷珲副都统。在今黑龙江省漠河县西北漠河乡西北极村。后废。

  • 三门岭

    在今安徽黄山市黄山区东北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太平县“龙门山”条下:“其东为三门岭,三方阻绝,一径中通,县治据其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