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松州

松州

①隋开皇九年 (589) 置,治所宜昌县 (今湖北宜昌县西北长江南岸)。辖境相当今湖北宜昌县部分地。十一年 (591) 废。

②隋开皇九年 (589) 置,治所在澧阳县 (今湖南澧县东南)。寻改为澧州。

③唐武德元年 (618) 置,治所在嘉诚县 (今四川松潘县)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松州: “取州界甘松岭为名。” 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松州: “以地产甘松名。”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交川郡,乾元元年 (758)复为松州。盛时辖境相当今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大部分地区及青海久治、玛曲一带。广德元年 (763) 以地属吐蕃。

④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治所在松阳县 (今浙江松阳县西北二十四里古市镇)。辖境相当今浙江松阳县。武德八年 (625) 废。

⑤蒙古中统三年 (1262) 置,属上都路。治所在松山县 (今内蒙古赤峰市西南)。明初废。

⑥元于故松州置,属松潘宕叠威茂州安抚司。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。明洪武十二年 (1379) 兼置松州卫。二十年 (1387) 废。


(1)隋开皇九年(589年)废义阳郡置,治澧阳县(今湖南澧县澧水南太和村)。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澧县一带。旋改澧州。(2)唐武德元年(618年)析扶州、会川地置,以甘松岭为名。治嘉诚县(今松潘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松潘、黑水等县地。贞观二年(628年)置都督府,都督羌族部落崌、懿、嵯、阔、麟、雅二十五羁縻州,仪凤二年(677年)都督三十州,天宝十二载(753年)都督一百零四州。广德元年(763年)地入吐蕃。(3)唐武德四年置,治松阳县(今浙江遂昌县东南)。八年废。(4)蒙古中统三年(1262年)置,治松山县(今内蒙古赤峰市西南小城子屯)。至元二年(1265年)省县入州。明初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夷水

    ①又名鄢水。即今湖北西北部蛮河。为汉水支流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“夷水,蛮水也。桓温父名夷,改曰蛮水。夷水导源中庐县界康狼山,山与荆山相邻。其水东南流,历宜城西山,谓之夷溪,又东南径罗川城,故罗国也。又

  • 红岩村

    在今四川重庆市西北沙坪坝小龙坎东八里,嘉陵江南岸。1939—1946年为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重庆办事处驻地,周恩来、董必武等在此工作,1945年8月,毛泽东来重庆同国民党谈判住此。1961年定为全国

  • 三岔镇

    在今甘肃天水市东渭水南岸。《清一统志·秦州二》:三岔镇“有州判驻此,兼设把总”。(1)在山西省五寨县北部。面积179平方千米。人口1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三岔,人口2000。因位处三路之冲,故名。明筑三

  • 炼象关

    在今云南禄丰县东南二十九里腰站。旧属罗次县,明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官街

    即今吉林桦甸市。清光绪三十四年 (1908)置桦甸县于此。民国 《东北年鉴》: “桦甸,清光绪三十四年设县,治官街。” 即此。

  • 钓鱼岭

    在今浙江临海市东南十八里钓鱼亭乡。《明史·忠义传二》: 嘉靖三十 一年 (1552),“台州知事溧水武追倭钓鱼岭, 力战死”。 即此。

  • 乌伦古湖

    又名布伦托海。即乞则里八寺海。今新疆福海县西北之乌伦古湖。光绪《大清帝国全图》新疆省图:西北有乌陇古湖。维吾尔语意为“小树枝”。又名布伦托湖、大海子。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福海县境内。历史上与吉力湖相

  • 枯木箐

    在今云南文山县南二十四里古木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 115教化三部长官司 “牛羊箐” 条:“ 《志》 云,由教化三部而南,地名枯木箐,亦有酋长戍守。”“枯木” 为彝语柯莫的谐音,意即大坝子。

  • 白土关

    即今陕西平利县城。《宋史·王彦传》:“桑仲既陷淮安、襄阳,乘势西向,均房失守,直捣金州白土关。”即此。清嘉庆七年(1802)平利县迁治于此。在今陕西省平利县。《宋史·王彦传》:南宋建炎四年(1130年

  • 高阳镇

    北宋置,属云安县。即今四川云阳县北高阳镇。(1)在河北省高阳县中部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36.5平方千米。人口5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高阳,人口2.1万。原名丰家口,明洪武三年(1370年)始历为高阳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