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林森县

林森县

1944年改闽侯县置,以已故 “国民政府”主席林森为名,属福建省。治所即今福建福州市。1946年1月移治今福州市西郊西涧 (抗日战争期间先后暂住小箬、甘蔗、洪塘)。1949年9月徙治今福州市南郊义序。1950年4月复名闽侯县,县治迁往尚干 (今福建闽侯县东南尚干镇)。1946年1月前为福建省省会。


旧县名。原名闽侯县,为纪念已故国民政府主席林森,1943年改名。治今福建省福州市。1946年城区析置福州市后,县徙治西涧(今福建福州市西郊)。1949年又迁义序(今福州市南义序镇)。1950年撤销,复名闽侯县,迁治尚干(今闽侯县东南尚干镇)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北扬州

    东魏天平二年(535)置,治所在丹杨郡(今河南沈丘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沈丘、项城、西华、淮阳、新蔡、及安徽临泉等县地。南朝梁太清元年(547)改为殷州。东魏武定六年(548)复改为北扬州。北齐改为信州

  • 渑厄 (阨)

    即冥厄。在今河南信阳县西南平靖关。《淮南子·墜形训》: “渑阨” 为九塞之一。

  • 桐汭

    古地区名。在今安徽郎溪县西北及宣州市东北境,北接江苏高淳县界。《左传》: 哀公十五年 (前480) 夏,“楚子西、子期伐吴,及桐汭”。杜注: “宣城广德县西南有桐水,出白石山,西北入丹阳湖。”为古桐水

  • 桐乡

    ①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北二十里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: 西汉元鼎六年 (前111),武帝 “将幸缑氏,至左邑桐乡,闻南越破,以为闻喜县”。②春秋楚附庸桐国地。在今安徽桐城县北。《汉书· 朱邑传》: “少时为舒

  • 同心清真大寺

    俗称大寺。在今宁夏同心县城西南隅高地上。明初改元喇嘛教寺庙而成。清乾隆五十六年(1791)和光绪三十三年(1907)两次重建。为宁夏现存规模宏大、历史悠久的伊斯兰教寺院。系阿拉伯建筑与中国古建筑风格融

  • 铁山关堡

    明置,属苍溪县。在今四川苍溪县西五十里。《明史·吴景传》: 正德间,兰廷瑞义军麻六儿部与官军冯杰战于苍溪县,又战于铁山关,“乘夜冲击,杰死之”。即此。

  • 吴造岘

    在今湖北鄂州市西。《寰宇记》卷112武昌县:吴造岘,“《舆地志》云,孙权于樊口被风破船,凿樊岭而归,因以为名”。

  • 宝兴县

    1930年改穆坪设治局置,属四川省。治所即今四川宝兴县。据1985年 《宝兴县地名录》 云:宝兴县取 《中庸》 篇 “宝藏兴焉” 之义。1939年改属西康省。1955年复属四川省。在四川省中部偏西。属

  • 乍浦镇

    即今浙江平湖市东南二十六里乍浦镇。以有乍浦得名。唐会昌四年(844)置乍浦镇遏使。南宋淳祐六年(1246)设乍浦市舶提举司。明设税课局,洪武十四年(1381)置镇,并于此置巡司。十九年(1386)置乍

  • 蛮夷长官司

    ①元至元中置,属马湖路。治所在今四川屏山县西一百二十五里新市镇。明属马湖府。清属叙州府。后废。②明洪武十年 (1377) 置,属思南宣慰司。治所即今贵州思南县。永乐十二年 (1414) 属思南府。清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