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今越南莱州省西北部。清代为临安府纳楼土司辖地。《滇南界务陈牍·普界陈牍·署临安道周瑞玺禀》: “查普方、里方旧为纳楼土司三勐勐底地方,衙门坡则为中勐、下勐。”
又称西寺。在今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街。始建于元至元朝,初名崇国寺。明宣德四年(1429)改名大隆善寺。成化八年(1472)改称大隆善护国寺。清康熙六十一年(1722)改名护国寺。
原为堆噶尔本所辖牧区部落。在今西藏革吉县境。1960年以革吉、亚热、邦巴、雄巴等牧区部落设革吉县,驻那坡。
在今福建永安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7永安县:贡川山“在县东北四十里。上有桃源洞、一线天诸胜。山峡斗绝,仅容趾陟。其巅田庐井井,故有桃源之目。正统间,邓茂七等作乱,败官军于沙县,据贡川为寨守之。茂七败
元置,在今广东始兴县东北浈水南岸。
即丫髻山。 在今北京市平谷县西北。
①在今贵州锦屏县南新化乡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新化蛮夷长官司:杨家砦在“司东五里。相近有莲花、乌潭、琴图等砦”。②在今甘肃武都县北一百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9阶州:杨家砦“其地有杨家崖,故仇池杨氏之苗
即今山西和顺县西南寒湖村。《清一统志·辽州》: 寒湖镇 “在和顺县西四十五里”。
在今贵州遵义县西。《明史·李应祥传》:万历二十八年(1600)征播州杨应龙,镇雄兵陇澄“遣部将刘岳、王嘉猷攻拔苦竹关及半坝岭”,即此。古山名。在今贵州省遵义县南。明万历二十八年(1600年)征播州土司
亦名苦水河、武延川。即今宁夏南部、甘肃东南部之葫芦河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“一水亦出陇山,东南流历瓦亭北,又西南流合为一水,谓之瓦亭川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