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正安县

正安县

1913年改正安州置,属贵州黔中道。治所即今贵州正安县。1920年直属贵州省。


在贵州省北部,北界重庆市。属遵义市。面积 2612 平方千米。人口约58.5万。辖11镇、8乡(含2民族乡)。县人民政府驻凤仪镇。唐贞观十六年(642年)置珍州。北宋开宝六年(973年)改西高州;大观二年(1108年)复珍州名。元置珍州思宁等处长官司。明万历二十九年(1601年)置真安州,治今县东南,旋移治今东北,旧城。四十八年移今县南新州镇。南明永历五年(1651年)迁治今凤仪镇。雍正二年(1724年)改名正安州。1913年废州置县,县名沿袭,属黔中道。1920年直属贵州省。《郡县释名》四川卷下:“曰真安者,真州安宁之义也。”正安乃真安之谐音。1949年属遵义专区,1970年属遵义地区,1997年属遵义市。地处黔北山地中部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产稻、玉米、小麦、油菜籽、烤烟、薯类、蚕茧、苎麻、茶叶、油桐等。有农机、植物油、丝织、酿酒等厂。矿产有铝土、煤、铁、黄铁矿、萤石、重晶石、石膏、铅、锌等。土特产有乌桕、红橙、白果。大宗药材有杜仲、黄柏、厚朴、吴茱萸、银花、雷元。名胜古迹有古象洞、尹珍务本堂、鱼塘摩崖、石笋峰。205省道贯穿县境,正方、正湄、正合公路连接邻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七里江

    在今广西象州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9象州:七里江在“州东七里。有天堂岭,江源出焉,流入象江”。

  • 勃弄川

    即今云南弥渡县西毗雄河。唐代称勃弄川。唐樊绰 《蛮书》卷5: 蒙舍 “川中水东南与勃弄川合流”。

  • 土炉河

    一名乾勒河。出今河南禹州市东南境,东南流经襄城、临颍、郾城,至西华县入颍水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许州襄城县:“土炉河自禹州入,……一曰乾勒河,左渎入临颍”;又陈州府西华县:“渚河即颍,右合土炉河。”

  • 正安县

    1913年改正安州置,属贵州黔中道。治所即今贵州正安县。1920年直属贵州省。在贵州省北部,北界重庆市。属遵义市。面积 2612 平方千米。人口约58.5万。辖11镇、8乡(含2民族乡)。县人民政府驻

  • 渠江

    古名宕渠水。在今四川东部,为嘉陵江一大支流。《寰宇记》 卷 136合州石镜县: 渠江水“在县北十五里。源自万顷池,分流经巴、达、渠、广安军等州界,至本州东北十里,与嘉陵汇合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 69

  • 江沱

    指今湖北枝江县南之松滋河。旧为长江别支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南郡枝江县:“故罗国。江沱出西,东入江。”颜师古注:“沱即江别出者也。”古水名。又作沱、沱水。《尚书·禹贡》分别列属梁州、荆州。梁州江沱,据《

  • 思乡岭

    又名德胜岭。即今河北滦平县南十八盘岭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“松山州” 后附宋王曾 《上契丹事》 曰: “又度德胜岭,盘道数层,俗名思乡岭,八十里至新馆。”

  • 中都县

    ①秦置,属太原郡。治所在今山西平遥县西南。北魏太平真君九年(448)移治今榆次市东十五里。北齐移治今榆次市。隋开皇十年(590)改为榆次县。②唐天宝元年(742)改平陆县置,属兖州。治所即今山东汶上县

  • 唐家铺

    即今广西兴安县东北唐家市。明设巡司于此。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东北唐家市。明设巡检司于此。

  • 封州路

    元至元十四年 (1277) 改封州置,属江西行中书省广东道宣慰司。治所在封川县 (今广东封开县东南封川镇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封开县地。十九年(1282) 复为封州。元至元十六年(1279年)升封州置,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