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春垭
亦名真春垭。在今四川綦江县南,与贵州习水县互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0南平军:真春垭“在军西南八十里。元系巡检驻扎处。旧曰吼滩寨,以吼滩之名似无宁息之意,而近有地名真春垭,曰雁门垭,遂用真春名之”。
亦名真春垭。在今四川綦江县南,与贵州习水县互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0南平军:真春垭“在军西南八十里。元系巡检驻扎处。旧曰吼滩寨,以吼滩之名似无宁息之意,而近有地名真春垭,曰雁门垭,遂用真春名之”。
即白箬铺。今湖南望城县西南白箬乡。
北魏时柔然可汗建。在今蒙古国杭爱山东端之北鄂尔浑河上游。《梁书·芮芮传》:“永明中,为丁零所破,更为小国,而南移其居。天监中,始破丁零,复其旧土,始建筑城郭,名曰木末城。”南朝梁天监中柔然所建。或谓在
即今浙江桐庐县东北甘溪。宋 《景定严州续志》 卷7桐庐县: 窄溪 “隶水滨乡,与新城港口相对”。
清初改高罗安抚司置,属施州卫。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南高罗镇。雍正十三年 (1735)废。
在今湖南辰溪县东。《元和志》卷30辰溪县:“五城山,在县东南三百六十二里。《武陵记》云:‘楚威王使将军庄定黔中,因山造此城。”据《清一统志·辰州府一》:五城山“在辰溪县
北宋属海丰县,在今广东海丰县西南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9:海丰县有杨安锡场。在今广东省海丰县西南。北宋属海丰县。
在今云南呈贡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4晋宁州归化县:交七浦在“县(治今化城)东北二十里。广二百余亩。《志》云, 滇池之下流也”。
本峨和县。在今四川茂县西北太平乡南岷江西岸。《新唐书·韦皋传》: 贞元九年 (793) 攻吐蕃,“乃命大将董勔、张芬分出西山、灵关,破峨和、通鹤、定廉城”。
北宋置,属西安州绥戎堡。在今宁夏海原县东北。后废。
在今安徽潜山县北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臧霸传》: “ (韩) 当遣兵逆霸,霸与战于逢龙。” 即此。唐置皖城县于此。《寰宇记》 卷125怀宁县 “废皖城,唐武德五年大使王宏让析置,在古逢龙城内”。在今安徽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