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武州

武州

①南朝梁中大通五年 (533) 改东徐州置,治所在下邳县 (今江苏睢宁县西北古邳镇东三里)。东魏武定八年 (550) 复名东徐州。

②南朝梁太清四年 (550) 分荆州置,治所武陵郡武陵县 (今湖南常德市)。辖境相当今湖南沅江流域。后废。陈天嘉元年 (560) 复置。隋开皇九年(589) 改为朗州。

③西魏废帝置,治所在安育县 (北周改名将利县,今甘肃武都县东南旧城山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武都县一带地。隋大业三年 (607) 废。唐武德元年(618) 复置。天宝初改为武都郡,乾元初复曰武州。大中五年 (851) 移治覆津县 (今武都县东南)。景福元年 (892) 改为阶州。

④东魏武定元年 (543) 置,治所在雁门川 (今山西繁峙县西)。北齐改北灵州。

⑤唐初李子通改安州置,治所武康县 (今浙江德清县西武康镇)。武德七年 (624) 废。

⑥唐大中五年 (851) 置,治所在萧关县 (今宁夏海原县东北李旺堡北)。中和四年 (884) 侨治潘原县 (今甘肃平凉市东南)。五代周显德五年 (958)废。

⑦唐光启中置,治所在文德县 (今河北宣化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张家口市及宣化、万全县地。后改名毅州,五代唐复名武州。后晋割与契丹,改名归化州。

⑧辽重熙九年 (1040) 置,属朔州。治所在神武县 (今山西神池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神池、五寨、宁武、偏关等县地。金移治宁远县 (今五寨县北三十二里大武州)。明洪武九年 (1376)废。


(1)南朝梁中大通五年(533年)改北魏东徐州置,治下邳县(今江苏睢宁县西北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邳州市和睢宁县地。侯景乱后地复入东魏,武定八年(550年)又改东徐州。(2)东魏武定元年置,治雁门川(今山西繁峙县东)。三年始建州城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繁峙县、代县地。北齐改北灵州。(3)西魏置,治安育县(北周改为将利县,今甘肃陇南市东南)。辖境约相当于今甘肃省陇南市附近白龙江流域。隋大业三年(607年)改为武都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复为武州。属陇右道。天宝元年(742年)又改武都郡。乾元元年(758年)复改武州。安史之乱后地入吐蕃。大历二年(767年)置行武州。大中五年(851年)复故地,移治覆津县(今陇南市东南)。景福元年(892年)改为阶州。(4)南朝梁太清四年(550年)分荆州置,治武陵郡(治今常德市西)。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沅江流域。后废,陈天嘉元年(560年)复置,辖境扩大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改辰州。(5)唐武德三年李子通以武康县改置安州,寻改武州。治今浙江省德清县西武康镇。七年复改为武康县。(6)唐大中五年于原州萧关县置,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东北李旺堡北。中和四年(884年)侨治潘原县(今甘肃平凉市东南)。五代周显德五年(958年)废入潘原县。(7)唐光启中置,治文德县(今河北宣化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张家口市、万全县地。属河东道。后改毅州,五代唐复名武州。明宗时又改毅州。潞王仍复名武州。晋割与契丹,改名归化州,为幽蓟十六州之一。(8)辽重熙九年(1040年)置,治神武县(今山西神池县)。辖境约当今山西省神池、五寨等县地。属西京道。金省神池县移治宁远县(今五寨县北大武州)。属西京路。元省宁远县入州,属大同路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牱龙县

    唐置,属羁縻宋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东境。后废。

  • 虎台 (臺)

    在今青海西宁市西五里。《清 一统志·西宁府一》: 虎台 “台有九层,高九丈八尺。相传秃发傉檀所筑”。

  • 兰笋山

    即今上海市松江县西北二十五里佘山。《清一统志·松江府一》:兰笋山“产笋香如兰,本朝康熙四十九年,圣祖仁皇帝南巡,赐名兰笋”。

  • 新州

    ①南朝梁武帝置,治所在新兴县 (今广东新兴县)。隋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。辖境相当今广东新兴县及云浮市东南地。天宝元年(742) 改为新兴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名新州。元至元十六

  • 安化门

    唐长安外郭城南面偏西的一门。隋初建。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南郊北山门口村东约半里处。

  • 洞口堡

    在今湖南吉首市西南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镇溪千户所 “阴隆江堡” 条下: 洞口堡 “隶辰溪卫,有官兵戍守”。

  • 兴庄

    在今江苏赣榆县东北兴庄。《清一统志·海州》“海”条下载,县东“兴庄”为州境海口之一。

  • 巴彦岱

    即今新疆伊宁市西北二十里巴彦岱镇。清乾隆三十一年(1766)筑惠宁城于此。《清一统志·伊犁》:惠宁城“在伊犁河北、惠远城东北七十里,地名巴彦岱”。

  • 马耳山

    ①在今河北顺平县西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完县:马耳山“高耸干云,有两峰并峙,状若马耳。《志》云:县境诸山,马耳为之冠,中有桃花洞及桃花泉”。②即今山东五莲县东二十八里马耳山。《水经·潍水注》:涓水

  • 万丹

    ①即今台湾省屏东县南万丹乡。清置汛于此,有把总驻守。②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西北岸万丹。《顺风相送》“万丹往池汶精妙针路”条:“万丹出屿外,用乙卯、单卯、甲卯,沿茭绿巴、茭荖园头、遮里问、吧哪大山及胡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