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武昌军

武昌军

①唐、五代方镇名。唐元和元年 (806)升鄂岳观察使置,治所在鄂州 (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)。辖境较长期领有鄂、岳、蕲、黄、安、申、光等州,约当今湖北广水、应城、汉川以东,河南淮河以南,固始、商城及湖北英山、黄梅以西,湖南洞庭湖和汨罗江以北地。五年 (810) 废。宝应、太和、大中时均曾复置,皆不久废。文德初又置,天祐二年(905) 并入淮南。五代吴复置,北宋初废。

②南宋嘉定十四年 (1221) 置,治所在武昌县(今湖北鄂州市)。十五年 (1222) 改名寿昌军。


唐、五代方镇名。唐元和元年(806年)升鄂岳观察使置,治鄂州(今湖北武汉市武昌)。辖鄂、岳、蕲、黄、安、申等州,约今湖北省广水、应城、汉川等市和长江以东,河南省淮河以南,湖南省洞庭湖流域和汨罗江以北地区。五年罢。宝历、太和间,大中初均复置,皆旋废。文德元年(888年)复置。天祐二年(905年)归杨行密有。后属吴、南唐,领州不详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岑江

    在今广西玉林市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郁林州》:岑江“在兴业县南八里。源出葵山之东南,流经县城东,名通济江,汇慕思江。水绕县东南,分二流:一经县城南曰通津江;一西南流,经县南八里,曰岑江。皆西流入龙穿江”。

  • 函谷关

    ①旧函谷关。战国秦置,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北三十里。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 苏秦说秦惠王:“东有肴、函之固。” 又,《楚策一》 张仪说楚王: “秦之所以不出甲于函谷关,十五年以后攻诸侯者,阴谋有吞天下之心也。

  • 巴陵县

    西晋太康元年(280)置,属长沙郡。治所即今湖南岳阳市。《元和志》卷27巴陵县:“昔羿屠巴蛇于洞庭,其骨若陵,故曰巴陵。”南朝宋为巴陵郡治。唐为岳州治。明洪武九年(1376)省入岳州。十四年(1381

  • 郫县

    秦于周慎王五年 (前316) 灭蜀国后在郫邑置,属蜀郡。治所在今四川郫县北一里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 周��王四年 (前311), 张仪张若建“郫城,周回七里,高六

  • 马皮墟

    即今广西桂平县东北马皮村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桂平县图:东北有马皮墟。

  • 高迁亭

    在今江苏邳州市境。《后汉书·尹勋传》:延熹中,诛大将军梁冀,周永等 “并封亭侯”。《资治通鉴》 卷54汉桓帝延熹二年 (159),胡注: 周永封地在 “下邳高迁乡”。

  • 官街

    即今吉林桦甸市。清光绪三十四年 (1908)置桦甸县于此。民国 《东北年鉴》: “桦甸,清光绪三十四年设县,治官街。” 即此。

  • 水南寨

    在今山西灵丘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4灵丘县:水南寨在“县西南五十里。址高四里,滱河径其北, 因名”。

  • 鸣皋镇

    金置,属伊阳县。即今河南伊川县西南三十四里鸣皋镇。在河南省伊川县城西南部。面积81平方千米。人口5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鸣皋,人口 7400。传唐代建村,以《诗经》“鹤鸣于九皋”诗句得名。1958年设鸣

  • 三重镇

    即今台湾省台北县东北三重市。原为三重埔,为高山族平埔人渔猎区。1945年设三重镇。1962年升为县辖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