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武陟县

武陟县

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析修武县置,属怀州。治所在武德故城 (今河南武陟县东南)。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属殷州。治所在今武陟县西南二里。贞观元年 (627) 属怀州。元属怀庆路。明属怀庆府。民国初属河南河北道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39年徙治木栾店 (今武陟县治木城镇)。


在河南省西北部,南濒黄河。属焦作市。面积832平方千米。人口64.9万。辖7镇、8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木城镇。周畿内怀邑(今武陟县西土城村附近),春秋初属郑国,后属晋国。秦置怀县,为河内郡治,置武德县(治今武陟县城东南大城村)属河内郡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注:“孟康曰,始皇东巡置,自以武德定天下。”两汉因之。东晋废武德县。东魏天平初怀县属武德郡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置武陟县,治今武陟县南。大业三年(607年)废怀县和武陟县。唐武德初复置怀县,四年(621年)复置武陟县(治今武陟县城西南)。贞观元年(627年)废怀县。元属怀庆路。明、清属怀庆府。1913年属豫北道,1914年属河北道,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39年移治木栾店(即今武陟县城)。1949年属平原省新乡专区,1952年属河南省新乡专区。1969年属新乡地区,1986年属焦作市。地处黄、沁河冲积平原,地势平缓。黄河流经南部边缘,沁河横贯西部,至中部南折流入黄河。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花生等,特产淮山药、地黄、牛膝、菊花“四大怀药”。有机械、化肥、皮革、酿酒、榨油等厂。京广铁路和新郑公路经东南部,郑焦高速公路经北部,郑常、新孟、武方公路在县城交会。古迹有嘉应观、妙乐寺塔、怀城遗址、东石寺遗址、商村遗址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陡山

    即斗山。在今江苏盱眙县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咸通十年 (869),辛谠运粮钱船 “还至斗山”。胡注: “斗山,在盱眙县,亦曰陡山,临淮流。斗山之东,则古盱眙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21盱眙县:陡山 “

  • 太谷

    在今山西太谷县西。《水经·汾水注》:“侯甲水又西北历宜岁郊,径太谷,谓之太谷水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40太谷县:太谷“在县南十三里, 即咸阳谷也。秦筑城于谷口, 以置戍军,谷亦因城以名”。

  • 任丘县

    北齐置,属河间郡。治所在今河北任丘市南二十六里。《寰宇记》卷66任丘县:“《三郡记》:汉元始二年,巡检使中郎将任丘筑此城,以防海寇,即以为名。”隋初废。开皇十六年(596)复置,属蒲州,移治今任丘市。

  • 苞中县

    东晋义熙中改褒中县置,属汉中郡。治所在今陕西汉中市西北打钟寺。南朝宋废。古县名。东晋义熙中改褒中县置,治今陕西省汉中市西北大钟寺。属汉中郡。南朝宋废。

  • 勃突山

    又作巴图山。即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南巴尔达木哈喇山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庆州: “辽国五代祖勃突……生于勃突山,因以名。没,葬山下,在州[南] 二百里。” 清张穆 《蒙古游牧记》 卷3: “ (巴林右) 旗

  • 毕齐克齐司

    即今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东毕克齐镇。清属归化城厅,乾隆三十年(1765)设巡司于此。

  • 脱木河卫

    明永乐四年 (1406) 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在今俄罗斯阿穆尔州结雅河 (精奇里江) 支流托姆河流域。后废。明永乐四年(1406年)置,治今俄罗斯结雅河支流托姆河流域。后废。

  • 车前营

    在今河北迁西县北五十里汉儿庄。明于此设城戍守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迁安县:车前营“旧名汉儿庄。《郡志》云:辽人以南人为汉儿,置馆于此,设官司之。金人谓之孩儿庄,承安三年升为滦阳县,属惠州。寻罢。元人仍谓

  • 长春堡

    ①又名新立屯。即今吉林长春市南四十里永春镇。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2:清嘉庆五年(1800)“于长春堡设理事通判,名长春厅”。即此。②在今贵州黎平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黎平府》:长春堡“在永从县(今永从乡)

  • 永兴场

    ①在今福建上杭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上杭县:“永兴场在县东五十里。”②即今四川宜宾县东北永兴镇。清光绪《叙州府志》卷8宜宾县:永兴场在“治东北九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