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喇坝
即今贵州织金县。清康熙三年(1664)于此置平远府。二十二年(1683)改平远州。1914年改织金县。
即今贵州织金县。清康熙三年(1664)于此置平远府。二十二年(1683)改平远州。1914年改织金县。
北魏平城宫殿堂。在今山西大同市北。《南齐书·魏传》 载:太武帝“所居云母等三殿,又立重屋,居其上”。此云母殿疑即《魏书·太祖纪》 所载之“云母堂”。
东汉中平二年 (185) 分故鄣县置,属丹阳郡。治所在今浙江长兴县南。以县在山中高原而名。三国吴属吴兴郡。隋开皇九年 (589) 废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属绥州。武德七年 (624) 又废。
一名延津。在今河南卫辉市东古黄河畔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河水又东北,通谓之延津。石勒之袭刘曜,途出于此。以河冰泮为神灵之助,号是处为灵昌津。”黄河重要渡口之一。在今河南省延津县北。本名延津,十六国后赵
在今浙江建德市 (白沙镇) 东北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0严州府: 富春驿 “在城 (今梅城镇) 东五里,前临江涯,宋置东馆务于此,明初改建严州驿,洪武九年改今名”。
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南。清徐松《西域水道记》 卷5: 巴尔珲岭 “逾岭三十余里曰素玉克。人畜之骨纵横于路。昔有布鲁特徙牧经此,一夜风雪,全部皆没,至今种人无敢宿者,瘴气昏蔽,常如阴晦”。
北魏神䴥元年 (428) 改南太平郡置,属同州。治所在今山西新绛县。辖境相当今山西新绛、曲沃等地。太和十八年 (494) 改为正平县。
在今山西左云县东北五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4大同府: 荷鲁堡 “嘉靖二十二年筑,万历初增修,周二里有奇。旧为极冲,自增建五堡,称为腹里,土田饶衍,宜于耕植,但地势平旷,难于要截”。
即侯兆川。在今河南辉县市西北三十里。明置侯赵川巡司。
唐南诏置,治所在永昌城(即今云南保山市)。辖境北部抵缅甸、印度及我国西藏交界处,东抵怒江;南部处澜沧江和怒江之间,南达小黑江。宋大理改永昌府。公元8世纪中南诏阁罗凤置,治永昌城(今云南保山市隆阳区)。
在今云南双柏县西南嘉街东。 《方舆纪要》 卷116嘉县: 卧象山 “在县治 (今鄂嘉街)东。形如蹲象。 上有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