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沁源县

沁源县

北魏建义元年(528)置,为义宁郡治。治所即今山西沁源县。《元和志》卷13:“因沁水为名。”隋开皇十六年(596)为沁州治,大业初属上党郡。唐复为沁州治。北宋属威胜军。金初属沁州,元光二年(1223)升为谷州。元复为沁源县,仍属沁州。民国初属山西冀宁道。1930年直属山西省。


在山西省东南部、太岳山东麓。属长治市。面积 2554 平方千米。人口15.5万。辖5镇、9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沁河镇。西汉置谷远县,属上党郡。西晋废。北魏建义元年(528年)于谷远县置沁源县,为义宁郡治。因处沁水源头而名。《元和郡县志》:沁源县“因沁水为名”。隋开皇初废义宁郡,十六年(596年)于县置沁州,大业初州废。义宁元年(617年)于县置义宁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改为沁州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沁州为阳城郡,乾元元年(758年)复为沁州。北宋太平兴国六年(981年)废沁州,沁源县改属威胜军。金初属沁州,元光二年(1223年)升沁源为谷州。蒙古至元初废谷州,仍为沁源县,属沁州。明、清仍属沁州。1914年属冀宁道,1927年直属山西省。1942年以朱鹤岭为界,南为沁源县,北建绵上县。1945年并为沁源县。1958年沁源县与沁县、襄垣县合并称沁县。1960年三县分治,恢复沁源县。1985年属长治市。沁河、柏子河、赤石桥河、紫红河流经境内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以玉米、谷子、豆类、小麦、莜麦、土豆为主。矿产有煤、铁、铝土、硫黄、石灰石、花岗石、石膏等。工业有煤炭、冶金、电力、化工、焦炭、机械、建材、陶瓷等。平屯、沁县—沁源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圣寿寺、灵空山、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日月潭

    在今台湾省南投县东南。由玉山和阿里山间的断裂盆地积水而成。湖面海拔760米,湖周长35公里,水域面积约9平方公里。湖中有一小岛,区分为日潭和月潭。清乾隆《续修台湾府志》作水里湖,盖因为水里社番所据之地

  • 靖西县

    1913年改归顺府置,属广西镇南道。治所即今广西靖西县。以地处广西西部边境,毗连安南 (今越南),取西鄙安宁之义。1928年直属广西省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。属百色市。面积 3331 平方千米。人口5

  • 榜罗镇

    即今甘肃通渭县西南七十六里榜罗镇。1935年9月中共中央在俄界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后,率领由红一、三军团改编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继续北上,迅速突破腊子口天险,到达通渭县榜罗镇。党中央根据陕北红军和陕北

  • 广贺罕

    在今云南瑞丽市东十二里。明代麓川平缅宣慰司尝迁治于此。

  • 北戍滩

    亦名北势滩。在今广西博白县西南流江中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博白县:“西南百里有北戍滩。咸通中,安南都护高骈募人平其险石,以通盘楫。”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西南。唐咸通中,安南都护高骈募人平其险石,以

  • 下营

    ①即今山东昌邑市东北五十里下营镇。清《乾隆内府舆图》:昌邑县东北有下营。②在今广东封开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肇庆府》“大峒寨”条:“又有下营……八寨, 皆在(封川)县东北归仁乡。”集镇名。在山东省昌邑市

  • 里塘宣抚司

    即理塘宣抚司。治所即今四川理塘县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4:里塘“层峦叠障,道路纡回,为西藏要地。有正副土司二员”。元李唐州。清康熙五十七年(1718年)内属。雍正六年(1728年)置里塘宣抚司,治今四

  • 阳平郡

    ①三国魏黄初二年(221)分魏郡置,属冀州。治所在馆陶县(今河北馆陶县)。西晋辖境相当今河北馆陶、大名县东部,山东冠县、莘县等地。隋开皇初废。②亦作平阳郡。北魏置,属睢州。治所在谷阳城(今安徽固镇县)

  • 雍村

    在今四川江油市北大康镇平通河西岸旧县坝。宋进士雍繁孙所居,故名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龙州: “宝祐六年徙治雍村。” 即此。

  • 夏甸子

    亦作下甸子。又名艾苇甸子。朝鲜族名灰幕洞。即今吉林图们市。1933—1935年日寇建长图、牡图两铁路后,成为沟通东北和朝鲜的中转站。称为图们街、图们江。1954年改为图们镇。1965年改设图们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