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沃野县

沃野县

①西汉元狩三年(前120)置,属朔方郡。治所在今内蒙古磴口县东北河拐子古城。东汉末废。后赵复置,仍属朔方郡。北魏初于此置沃野镇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河水又北,有枝渠东出,谓之铜口。东径沃野县故城南。”

②北魏置,属徧城郡。治所在今陕西延安市西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)废。

③辽置,为武安州治。治所在今内蒙古敖汉旗东白塔子。金皇统三年(1143)废。


古县名。(1)西汉元狩三年(前120年)置,在今内蒙古自治区磴口县东北布隆淖东北巴拉亥。属朔方郡。东汉末废。(2)北魏置,治今陕西省延安市附近。属遍城郡。隋大业初废。(3)辽置,即今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东白塔子村。为武安州治。金皇统三年(1143年)改置武安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平宁陂

    在今贵州施秉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2镇远府镇远县:平宁陂在“府西六十三里。居民引水溉田,四时不竭”。

  • 谷米乡

    即今四川雷波县东北谷米乡。产铅。清嘉庆间曾开采。以煎炼无成而中止。

  • 浮桥镇

    在今江苏太仓市东北浮桥镇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 太仓州: “浮桥镇在城东北七十里。” 相传明嘉靖三十五年 (1556) 抗倭时,因七浦塘水势湍急,曾搭建浮桥,镇以桥名。(1)在江苏省太仓市东北部,

  • 砀陂

    又名砀水。在今安徽砀山县南。《水经·获水注》: “ (砀) 陂中有香城,城在四水之中,承诸陂散流,为零水、瀼水、清水也,积而成潭,谓之砀水。” 《清一统志·徐州府一》: 砀水 “在砀山县南。亦名谷水”

  • 阳师县

    唐于营州东北置,属师州羁縻州。神龙中寄治于良乡县之故东闾城(今北京市房山区境)。后废。古县名。唐贞观三年(629年)以室韦、契丹部落置,侨治营州(治今辽宁朝阳市)境内废阳师镇。以阳师水得名。武周万岁通

  • 好水川

    ①即今内蒙古哲里木盟扎鲁特旗西白音巨流河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 临潢府:“有天平山、好水川,行宫地也,大定二十五年命名。”②亦名好水。又名甜水河。即今宁夏隆德县境之渝河。《宋史·西夏国传》:庆历元年(10

  • 油州

    南朝梁置,治所在淮南县 (今河南桐柏县境)。北周天和二年 (567) 并入纯州。

  • 宜民郡

    北周于宜民戍置,属温州。治所当在今湖北京山县境。后废。

  • 大龙兴寺

    简称龙兴寺。在今安徽凤阳县北。为明洪武十六年(1383)在离於皇旧寺(皇觉寺)十五里之中都城内盛家山重建的佛寺。

  • 六汉水

    即今甘肃成县、西和二县边境的六巷河。《明一统志》卷35巩昌府:六汉水“在成县西北六十里。源出西和县境,流经县之六汉保入翠牛江,即西汉水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