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河曲

河曲

①春秋晋地。在今山西芮城县西南七十余里。黄河至此折而东流,故名。《水经· 河水注》引 《竹书纪年》: 晋惠公十五年 (前636),秦穆公率师送公子重耳,涉自河曲”; 《春秋》: 文公十二年 (前615),“晋人、秦人战于河曲”。均即此。

②在今山东夏津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 隋大业七年(611),“时鄃人张金称聚众河曲”。胡三省注: “河曲,清河之曲,《新唐书》 作 ‘河渚’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卷34夏津县 “屯氏故河” 条谓 “县有河曲,或曰,即屯氏河之曲也”。

③古地区名。指今青海东南境黄河曲流处,为古代羌族所居之地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司马彪曰,西羌者,自析支以西,滨于河首左右居也。河水屈而东北流径析支之地,是为河曲矣。应劭曰,《禹贡》 析支属雍州,在河关之西,东去河关千余里,羌人所居,谓之河曲羌也。”


古地区名。(1)指今山西省芮城县西风陵渡一带。因黄河自北向南流,至此折而向东流成一曲,故名。《春秋》文公十二年(前615年):“晋人、秦人战于河曲。”即此。(2)指今青海省境内黄河弯曲处一带。《水经注·河水》:“河水自河曲又东,径西海郡(治今青海海晏县)南。”即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邛州

    南朝梁置,治所在蒲口顿(西魏改置依政县,在今四川邛崃市东南五十五里)。《元和志》卷31邛州:“南接邛来山, 因以为名。”隋大业二年(606)废。唐武德元年(618)复置, 治依政县。显庆二年(657)

  • 陈二庄镇

    即今河北深州东南三十八里陈二庄乡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5深州图:东南有陈二庄。

  • 山东西路

    金初改宋京东西路置,治所在东平府(今山东东平县西南州城镇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陵县、平原二县和泰山、高唐以南,龟蒙山以西,聊城、阳谷、郓城以东,金乡以北和江苏邳县、泗阳以西, 旧黄河以北地。金末废。金改宋

  • 囿中

    即圃田泽。又名梁囿、原圃、甫田泽。在今河南中牟县西。先秦重要泽薮之一。《元和志》 卷4郑州中牟县: 圃田泽 “一名原圃,县西北七里。其泽东西五十里,南北二十六里,西限长城,东极官渡”。宋以后渐堙废。即

  • 神护关

    在今云南盈江县北部,苏典东北十二里勐戛山麓。明万历二十二年 (1594) 云南巡抚陈用宾筑,为腾越八关之一。在今云南省腾冲县西北猛卡山上,为通往缅甸要冲,明腾越八关之一,清初设有公署,驻兵戍守。

  • 城湖

    即仆射陂。在今河南郑州市东五里堡南。

  • 锦州府

    清康熙四年 (1665) 改广宁府置,属奉天府尹。治所在锦县 (今辽宁锦州市)。辖境初西起山海关,东到辽河。光绪时统有今辽宁锦州、锦县、绥中、盘山、义县、北镇及锦西、兴城等县市地。1913年废。清康熙

  • 淦水

    ①即今江西樟树市西南淦水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豫章郡新淦注: “应劭曰: 淦水所出,西入湖汉也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109吉州新淦县: 淦水 “在县北一百里,西流达于赣水”。《清一统志·临江府》: 淦水“

  • 会稽

    即今浙江绍兴市。春秋时为越国都。《史记·夏本纪》:“禹会诸侯江南,计功而崩,国葬焉,命曰会稽。会稽者,会计也。”秦置山阴县。即今浙江省绍兴市。春秋越王勾践建都于此。

  • 聊城

    春秋时齐邑。在今山东聊城市西北二十二里阎觉寺镇附近聊古庙。《左传》: 昭公二十年 (前522),晏子曰: “聊、摄以东,姑、尤以西,其为人多矣。” 又 《战国策·齐策》: “燕将攻下聊城”,即此。秦置